
嵩山 與 霍山 的并稱。《宋書·魯爽傳》:“ 嵩 霍 咫尺, 江 河 匪遠, 夷庚 壅塞,隔同天地,痛心疾首,晝慨宵悲。” 南朝 梁元帝 《請于州置學校表》:“不升 嵩 霍 ,豈識乾行之峻;不臨 溟 渤 ,安知地載之厚。”
“嵩霍”是漢語中的一個合成詞,具體解釋如下:
“嵩霍”指嵩山與霍山的并稱,屬于地理名詞的合稱用法。其中:
山脈 | 地理位置 | 特點 | 文化意義 |
---|---|---|---|
嵩山 | 河南省西部 | 五嶽之一,道教聖地 | 少林寺、嵩陽書院所在地 |
霍山 | 安徽省西部 | 大别山主峰,生态多樣性 | 國家級生态示範區 |
該詞在古籍中多次出現,例如:
如需進一步了解兩山詳情,可參考河南省、安徽省文旅資料或《中國國家地理》相關專題。
《嵩霍》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兩座高山的名稱。
《嵩霍》的拆分部首是山,它有10個筆畫。
《嵩霍》這個詞來源于《詩經·唐風·綢缪》,是我國古代一部重要的文學作品。
《嵩霍》的繁體字為「嵩霍」。
在古時候,《嵩霍》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現今一般使用的寫法是「嵩霍」。
1. 《詩經·唐風·綢缪》中有一句詩:"嵩洧了鹹,邦畿千裡",描述了嵩洧和邦畿的美麗景色。
2. 《紅樓夢》中提到:"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源人不用嵩霍",表示不再重用嵩霍這兩座山。
1. 嵩山:指中國河南省嵩山,為中華五嶽之一,也是我國佛教名山之一。
2. 霍山:指中國安徽省霍山縣,是我國南方重要的旅遊勝地。
1. 山嶽:指山脈、山峰。
2. 山巒:指一系列高山連綿的景象。
1. 平地:指沒有高矮起伏的地勢。
2. 沙漠:指沒有植被覆蓋的幹旱地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