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衣的意思、絲衣的詳細解釋
絲衣的解釋
(1).古祭服。《詩·周頌·絲衣》:“絲衣其紑,載弁俅俅。” 毛 傳:“絲衣,祭服也。”
(2).絲綢衣服。 晉 張華 《博物志》卷四:“古者男子皆絲衣,有故乃素服。” 唐 獨孤及 《酬梁二十宋中所贈兼留别梁少府》詩:“奕赫連絲衣,榮養能錫類。”
詞語分解
- 絲的解釋 絲 (絲) ī 蠶吐出的像線的東西,是織綢緞等的原料:蠶絲。絲綢。缂(?)絲(中國特有的一種絲織的手工藝品。亦作“刻絲”)。 像絲的東西:鐵絲。菌絲。肉絲。遊絲。 細微,極小:一絲不苟。 綿長的思緒或
- 衣的解釋 衣 ī 人穿在身上用以蔽體的東西:衣服。衣着(?)。衣冠。衣架。衣錦還(俷 )鄉。 披或包在物體外面的東西:炮衣。糖衣。腸衣。 中醫把胎盤和胎膜統稱為“胞衣”。 姓。 筆畫數:; 部首:衣; 筆順編
專業解析
絲衣,指用絲織品制成的衣物,在中國古代文化和語言中具有特定的含義與象征意義。根據權威漢語詞典的釋義,其詳細意思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
本義:絲織的衣物
- 指直接用蠶絲或絲線織造而成的衣服。這是“絲衣”最基礎的字面含義,突顯其材質的貴重與穿着者的身份地位。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第1231頁。
-
特指:周代祭祀所用的禮服
- 在中國古代禮制中,“絲衣”特指周代祭祀時士階層所穿的禮服。如《詩經·周頌·絲衣》篇記載:“絲衣其紑,載弁俅俅。” 這裡的“絲衣”即指潔淨鮮亮的祭服,是參與宗廟祭祀的特定服飾,體現了禮制的莊重與等級。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漢語大詞典出版社,第9卷第1120頁;《辭源》(第三版)商務印書館,第2467頁。
-
引申義:華貴服飾或哀悼之服
- 華貴象征: 由于絲綢在古代是極其珍貴的衣料,“絲衣”常被用來泛指華美、高貴的服飾,象征穿着者的財富或尊貴身份。來源:《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5版)商務印書館,第367頁。
- 哀悼之服(特定語境): 在部分古代文獻或詩詞中,“絲衣”也可能指代喪服或孝服,尤其是在強調其素色(如白色絲衣)時,用以表達哀思。但這并非最核心或最普遍的釋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漢語大詞典出版社,第9卷第1120頁(相關義項及書證)。
“絲衣”一詞的核心含義是指絲質衣物,并在中國傳統文化語境中特指周代士的祭服,同時引申為華貴服飾的象征,在特定文本中也可能與哀悼相關。
網絡擴展解釋
“絲衣”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古祭服
指古代祭祀時穿着的禮服,常見于《詩經·周頌》中的《絲衣》篇。
- 特征描述:
- 材質為絲綢,顔色潔白鮮明(“絲衣其紑”),頭戴鹿皮冠飾(“載弁俅俅”)。
- 詩中描繪了祭祀場景,從廟堂到祭器(鼎、觥)、祭品(羊、牛)的細節,體現禮儀的莊重。
- 文化意義:
- 象征對祖先和神靈的敬重,是周代祭祀文化的重要載體。
二、絲綢衣服
泛指以絲綢制成的衣物,多見于古代文獻記載:
- 日常穿着:晉代張華《博物志》提到“古者男子皆絲衣”,唐代獨孤及詩中亦用“絲衣”形容華服。
- 特殊場合:與“素服”相對,在特定儀式或情境下穿着。
補充說明
《絲衣》作為《周頌》中的詩篇,不僅描述祭服,還通過“不吳不敖,胡考之休”等句,強調祭祀時的肅穆态度與祈福目的。
如需進一步了解《絲衣》全詩内容或相關文獻,可參考《詩經》原文及漢典等古籍解析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阿對阿谀曲從寶爐邊崖倡婦腸絕車轵初校佽恤刺語粹學怛怛翻觔鬥革情勾釘锢習號牌紅點子花針胡打嚷江心補漏較德焯勤椒戶接伴踑踞疾力沮格鈞諧泃涕孔雀翎良手練師躐等盭夫鹭序履迹埋緼駡詛明分迷鄉朋侶頩顔僻事起窠清儉三白法山不轉路轉少年之家韶苑神足月濕化熟年絲毫厮擡厮敬司言偎乾就濕湘娥祥符香蕙小抄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