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放縱的行為。《韓非子·難勢》:“ 桀 紂 得成肆行者,南面之威為之翼也。”
(2).謂恣意妄為。《左傳·昭公十二年》:“暴虐滛從,肆行非度,無所還忌,不思謗讟,不憚鬼神。” 漢 陳琳 《為袁紹檄豫州》:“而 操 遂承資跋扈,肆行兇忒,割剝元元,殘賢害善。”《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三:“如今再説一個肆行不孝,到底不悛,明彰報應的。” 毛6*澤6*東 《和英國記者貝特蘭的談話》:“漢奸們橫行無忌,在戰區則援助敵人,在後方則肆行搗亂。”
(3).謂自由自在地來去。 漢 嚴忌 《哀時命》:“衣攝葉以儲與兮,左袪挂於榑桑。右衽拂於 不周 兮,六合不足以肆行。”《紅樓夢》第二二回:“無我原非你,從他不解伊,肆行無礙憑來去。”
(4).猶流行。 唐 韓愈 《與孟尚書書》:“二帝三王羣聖人之道於是大壞,後之學者無所尋逐,以至於今泯泯也。其禍出於 楊 墨 肆行而莫之禁故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肆行漢語 快速查詢。
“肆行”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四層釋義:
放縱的行為
指不受約束、任意妄為的舉動。例如《韓非子·難勢》提到“桀紂得成肆行者,南面之威為之翼也”,說明暴君因權勢而放縱。
恣意妄為
強調主觀上的肆意妄行,含貶義。如《左傳·昭公十二年》批評“暴虐滛從,肆行非度”,以及成語“肆行無忌”(出自《明史·石亨傳》),均指毫無顧忌地作惡。
自由自在地來去
中性或褒義用法,形容行動無拘束。例如漢嚴忌《哀時命》中“六合不足以肆行”,《紅樓夢》第二十二回“肆行無礙憑來去”均體現此意。
流行、傳播
古義中可指思想或行為的廣泛流傳。如唐韓愈《與孟尚書書》提到楊墨學說“肆行而莫之禁”,導緻儒家道統衰微。
現代用法提示:
《肆行》是一個常用的中國漢字,意為放任地行動,肆意地行動,沒有約束和顧忌。
《肆行》由兩個部首組成:手部(扌)和行部(行)。它總共有11個筆畫。
《肆行》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詩經·大雅·肆言》中。在這首詩中,作者描繪了悲傷和哀痛的場景,其中有一句“瞻彼淇澳,言采肆行”,意為目睹着淇水的水源彙集成江河,願意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肆行的繁體字為「肄行」,在傳統的繁體字體系中使用較多。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中,肆行的「行」字由3個小字組成,上方是日字,下邊分别是去聲的冸、井。整個字形形象地表示了一個人四處走動的形态。
1. 他在公司裡肆行獨斷,不管其他人的意見。
2. 孩子沒有被限制的自由,肆行于公園中。
肆意、肆虐、肆無忌憚、肆無所顧、所向披靡。
放肆、任性、自由、放任。
克制、謹慎、約束、克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