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四立的意思、四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四立的解釋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個節氣的合稱。《周髀算經》卷下:“四立者,生長收藏之始。”《後漢書·蔡邕傳》:“一事:明堂月令,天子以四立及季夏之節,迎五帝于郊,所以導緻神氣,祈福豐年。” 李賢 注:“四立,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宋史·律曆志一》:“求五行用事:各因四立大、小餘秒命之,即春木、夏火、秋金、冬水首用事日。”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四立是漢語中一個重要的節氣概念,特指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中标志着四季正式開始的四個節氣,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其核心含義在于“立”字,表示“開始、建立、确立”,意指這四個節氣分别确立了春、夏、秋、冬四季的開端。

  1. 立春

    通常在公曆2月3日-5日之間。字面意為“春季開始建立”。此時太陽到達黃經315°,标志着萬物複蘇、陽氣生發的春季正式開始。古人視其為農事活動的重要節點,象征着希望與生機。

    來源:《禮記·月令》;《逸周書·時訓解》

  2. 立夏

    通常在公曆5月5日-7日之間。字面意為“夏季開始建立”。太陽到達黃經45°,表示氣溫顯著升高、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盛生長階段的夏季來臨。

    來源:《淮南子·天文訓》;《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3. 立秋

    通常在公曆8月7日-9日之間。字面意為“秋季開始建立”。太陽到達黃經135°,預示着暑熱漸退、涼風初至、谷物成熟的秋季開始。雖仍有餘熱(“秋老虎”),但自然界的陽氣開始收斂。

    來源:《春秋繁露》;《呂氏春秋·孟秋紀》

  4. 立冬

    通常在公曆11月7日-8日之間。字面意為“冬季開始建立”。太陽到達黃經225°,表示寒氣漸重、水始結冰、地始凍結,萬物進入閉藏、休養的冬季。是傳統上進補和儲藏的季節。

    來源:《孝經緯》;《漢書·律曆志》

文化意義與權威性

“四立”作為劃分四季的核心節點,深刻體現了中國古代農耕文明對天文規律的精準觀測(基于太陽在黃道上的運行位置)和順應自然時序的智慧。它們不僅是指導農業生産的關鍵時令,也融入了祭祀、民俗、養生等傳統文化實踐中,如“迎春”、“嘗新”(立秋)等習俗。這一概念在曆代重要典籍中均有明确記載和闡釋,是中華時間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綜合來源:《中國大百科全書·天文卷》;《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國家權威曆法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四立”是漢語中的一個傳統節氣術語,具體含義及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四立”指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個節氣,分别标志四季的開始。每個節氣的含義如下:

  1. 立春:二十四節氣之首,象征萬物複蘇、春季開始(約2月3-5日)。
  2. 立夏:表示夏季來臨,氣溫逐漸升高(約5月5-7日)。
  3. 立秋:标志秋季開始,農作物進入成熟期(約8月7-9日)。
  4. 立冬:冬季開端,萬物進入閉藏階段(約11月7-8日)。

二、曆史與文獻依據

三、農業意義

古代“四立”對應農業周期:

四、其他解釋

部分資料(如)将“四立”引申為人生修養的四個方向(立場、目标、品德、成就),但此用法較少見,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如需進一步了解每個節氣的習俗或天文依據,可參考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傲僻爆燈花悲栗秉钺舶船步戲彩毫赤胫春歸除貧摧錯促裝咄嗟二嚴乖中冠具貴京詭容紅冰卉汩家步翦片漸營交議家尊接伴距骨苦活,苦活兒量置令人齒冷蘿茑闾率賣俏迎奸媒人奴顔婢睐愆旸且由騎鶴琪花七覺清冊傾飐親羁仁智殿日昳融粲勃泌熔焊茹痛時意實窒收信人提名道姓桐花煙通時合變枉說為甚文資險躁骁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