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互錯雜。語本《易·繋辭上》:“參伍以變,錯綜其數。”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三:“二曜五緯,參伍錯綜。”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四:“吾友 虞山 黃子鴻 獨能沉酣此書,參伍錯綜,各得其理。” 羅惇曧 《文學源流·總論》:“易語言為文字,資口耳以簡編,參伍錯綜,文成萬變。” 明 唐順之 《與萬思節主事書》:“活數者如揲蓍求卦之初,參伍錯縱而陰陽未分者也;死數者如卦晝已成之後,為九為六而陰陽既定者也。”
“參伍錯綜”是一個源自《周易》的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解析如下:
指事物交互錯雜、變化多樣的狀态,強調複雜交織的特性。其中,“參”通“叁”(三),“伍”為五,原指數字的縱橫排列組合,後引申為交錯綜合的抽象概念。
此成語在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于學術或文學分析中,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引申義。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周易》及清代考據學相關文獻。
《參伍錯綜》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形态錯綜複雜、混亂不堪的樣子。它來自于《管子·權修篇》中的一句話:“黃帝觀其亂,謂有軍司馬,内亂參伍,外亂蠻夷。”意思是黃帝觀察到内部有軍隊司馬的混亂局面,外部有蠻夷的猖獗威脅。從而形容秩序混亂、紛雜複雜的現象。
成語《參伍錯綜》的拆分部首是參("又"字旁)和伍("人"字旁),其中參的拆分部首是又(右手),伍的拆分部首是人(人字頭)。根據筆畫順序,參有6畫(又)和8畫(雙斜杠),伍有6畫(另)。
《參伍錯綜》成語的繁體寫法為《參伍錯綜》。
在古時候,成語《參伍錯綜》可以使用不同的漢字寫法。其中,在《康熙字典》中的寫法是《參伍錯綜》。在《說文解字》中的寫法是《參伍紛錯》。
1. 這場戰鬥中,敵方的作戰計劃參伍錯綜,我方充分利用了他們的混亂,取得了勝利。
2. 這個公司的業務結構參伍錯綜,需要進行全面的整合和調整。
組詞可以是:參差不齊、錯綜複雜、紛繁複雜。
近義詞:錯綜複雜、複雜紛亂、紛纭錯雜
反義詞:整齊有序、一目了然、井然有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