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各地所贈以助喪葬的錢币。《禮記·檀弓上》:“ 孟獻子 之喪,司徒旅歸四布。” 鄭玄 注:“旅,下士也。司徒使下士歸四方之賻布。” 孔穎達 疏:“四方賻主人之泉布也。” 唐 權德輿 《朝議大夫贈太子太傅盧公行狀》:“歷官俸賜,必振六姻之乏;即遠裳帷,唯資四布之賻。”
(2).向四方傳布、散發。《後漢書·隗嚣傳》:“威命四布,宣風 中嶽 。” 三國 魏 應瑒 《奕勢》:“或假道四布,周爰繁昌;雲合星羅,侵逼郊埸。”
“四布”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指各地贈予用于資助喪葬的錢財。這一用法源自《禮記·檀弓上》的記載:“孟獻子之喪,司徒旅歸四布。”鄭玄注解釋為“司徒使下士歸四方之賻布”,即司徒派遣下士将四方贈送的喪葬錢币歸還。唐代權德輿的《盧公行狀》中也提到“即遠裳帷,唯資四布之賻”,進一步印證了這一含義。
指将事物廣泛傳播到四面八方。例如《後漢書·隗嚣傳》中“威命四布,宣風中嶽”,形容政令威嚴傳遍四方;三國時期應瑒的《奕勢》用“假道四布”比喻棋局中策略的廣泛布局。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例句,可參考《禮記》《後漢書》等文獻,或通過查字典類工具查詢。
《四布》是一個漢語詞,它由兩個字組成。下面将詳細介紹該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其他相關内容。
《四布》是一個名詞,指的是由四塊布料制成的物品。這種布料通常以不同的顔色、圖案或質地構成,常用于制作衣物、窗簾、床單等。
1. "四"的部首是“囗”,它是一個常見的漢字部首,意思是“圍”,由4畫組成。
2. "布"的部首是“巾”,它也是一個常用部首,意思是“巾帼”,由5畫組成。
《四布》這個詞的來源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傳統物品制作方式。在古代,人們常用四塊不同顔色或花紋的布料進行縫制,制作成多種具有裝飾性和實用性的物品。
在繁體字中,"四"的字形保留了其直觀的四個角标記,而"布"的字形也與簡體字一緻。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對于《四布》這個詞,其古時的寫法可能會有所變化。例如,可能在字形中加入"衤"(衣服)部首,以更明确地表示與布料有關。
1. 我買了一匹四布做窗簾。 2. 奶奶用四布給我做了一件彩色的襯衫。 3. 這個床單是由不同顔色的四布拼接而成。
組詞:四塊布、布料、紡織品、布匹 近義詞:花布、彩布、色布 反義詞:一布、單布、無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