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四格的意思、四格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四格的解釋

清 代對在京的官吏進行考核的四條标準。《清會典·吏部八·考功清吏司》:“乃定以四格,一曰守,二曰才,三曰政,四曰年,以别其等而送部。”參見“ 京察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四格”作為漢語詞彙,在不同曆史語境中有不同含義,以下是主要解釋:

一、清代官吏考核标準(核心含義)

指清代對在京官員進行考核的四項标準,具體包括:

  1. 守:官員的品德操守與廉潔程度;
  2. 才:個人才能與辦事能力;
  3. 政:政績表現與工作成效;
  4. 年:年齡及身體狀況是否符合任職要求。

該制度與“京察”(每六年一次的官員考核)直接關聯,考核結果直接影響官員升降。

二、藝術評價體系(補充含義)

北宋黃休複在《益州名畫錄》中提出繪畫品評的“四格”:

  1. 逸格:自然超脫,不拘形似;
  2. 神格:形神兼備,技法精妙;
  3. 妙格:技法純熟,構思巧妙;
  4. 能格:工于形似,注重寫實。

三、其他現代延伸

現代網絡語境中,“四格”偶被借用指四格漫畫等創作形式,但此用法非傳統詞義範疇。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含義,若需更完整曆史制度細節,可參考《清會典》等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四格》的意思

《四格》是一個用于形容喜劇或漫畫的詞語,常常用來形容以四個方格來劃分的連環漫畫。通常這種漫畫以簡短有趣的對話和情節為主,給人帶來歡樂和娛樂。

拆分部首和筆畫

《四格》這個詞由兩部分組成:左邊的部分是“囗”(囗字部首),右邊的部分是“十”(十畫)。其中,“囗”表示封閉、界限之意;“十”表示數字十,也可以表示十字形,有時候用來指代事物的形狀。

來源和繁體

《四格》這個詞最早來源于日語中的“四コマ”(し・こま/四コマンガ),意為四格漫畫。它是西方連環畫在日本的一種衍生形式,也是其中最受歡迎的一種形式,後來逐漸在中文中被稱為《四格》。

在繁體中文裡,“四格”還可以寫作“四格漫畫”或者“四格卡通”。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寫作《四格》的漢字可能是不同的。例如,可以用“肆”來表示數字“四”,用“轭”、“廾”或者“”來表示橫線的形狀。但在現代漢語中,更常見的寫法是使用“囗”和“十”字。

例句

1. 我喜歡看那種用四格寫的漫畫,笑點總是特别精彩。

2. 這本連環畫的每一格都很有趣,我一下子就笑出聲了。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四格漫畫、四格笑話、四格卡通、四格動畫。

近義詞:連環畫、漫畫、卡通。

反義詞:嚴肅文學、正劇。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