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 蜀 箋。 唐 李賀 《湖中曲》:“ 蜀 紙封巾報雲鬢,晚漏壺中水淋盡。” 葉蔥奇 注引《國史補》:“紙則有 蜀 之麻面、屑末、滑石、金花、長麻、魚子十色箋。” 宋 周邦彥 《塞翁吟》詞:“有 蜀 紙,堪凴寄恨,等今夜,灑血書詞,翦燭親封。”參見“ 蜀箋 ”。
“蜀紙”是四川地區(古稱蜀地)生産的傳統手工紙的統稱,尤以工藝精湛、質地優良著稱,曆史上曾長期作為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以下是詳細解釋:
蜀紙又稱“蜀箋”,泛指古代四川地區生産的各類紙張。其名稱源于地域屬性,與“宣紙”(安徽宣城)、“澄心堂紙”(南唐)等并列為中國古代名紙。
當前四川樂山市夾江縣仍保留古法竹紙制作技藝,2006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當地生産的夾江書畫紙與安徽宣紙齊名,廣泛應用于藝術創作。
《蜀紙》是指以四川蜀地制造的一種傳統紙張。在古代,蜀紙是非常有名的一種特産,以其質地輕薄而韌性強、可書寫和繪畫的特點而聞名。因此,《蜀紙》一詞也常常用于代指古代的紙張。
《蜀紙》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和七個筆畫。其部首為虍(hū)和纟(mì),并且共有七個筆畫。
蜀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三國時期的蜀地。經過數百年的發展,蜀地逐漸形成了獨特的紙張制作工藝和技術。蜀紙的獨特性質使其成為當時文人墨客首選的紙張。
《蜀紙》在繁體中的寫法為「蜀紙」。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蜀紙」可以寫作「蜀紙」,其中「紙」為「紙」的舊字形,用紡績偏旁表示。
1. 他用一張蜀紙寫下了他的思考和感悟。
2. 這幅山水畫是用蜀紙繪制的,紙面上的顔色非常飽滿。
蜀紙制作、蜀紙藝術、蜀紙文化、蜀紙産業
川紙、成都紙、蜀文紙
北紙、江紙、嶺南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