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rigid]∶僵硬;刻闆
死闆的舊形式和舊習慣
(2) [inflexible]∶不會變通;不靈活
自己腦袋死闆,也不讓大夥兒出主意想辦法。——李伯钊《桦樹溝》
(3) [stiff]∶拘謹;呆闆
态度死闆
(1).不生動;不活潑。 魯迅 《且介亭雜文·看圖識字》:“圖畫又多麼死闆,這也且不管他。”
(2).辦事不靈活。 柳青 《銅牆鐵壁》第十八章:“‘你們刨嘛!’ 石得富 抱怨他們死闆,棍子朝四面一晃:‘糧食全沒寄遠,不在暗窯就在地窖裡。’”
“死闆”是一個形容詞,讀音為sǐ bǎn,主要用于描述人或事物的狀态或行為方式。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反義詞與近義詞
使用場景與例句
語境中的延伸含義
該詞在不同語境中可能帶有貶義或中性色彩。例如,職場中“死闆”可能指缺乏創新,而藝術領域則強調對傳統形式的過度依賴。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文學引用,可參考、3、5的完整内容。
死闆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指的是思想僵化、缺乏靈活性,不善于變通和適應新的情況。死闆一詞由兩個部首組成,一個是“歹”(dǎi),表示惡劣、堕落;另一個是“木”(mù),表示與樹木相關的意思。這個詞的拆字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其含義,即表達了一種僵化的和不靈活的狀态。
死闆這個詞的來源有多種說法。一種說法是源自《尚書·大禹谟》:“邦君服死闆疾病,諸侯不在疾病之名也”;另一種說法是出自《左傳·宣公五年》:“彼執事死闆,非吾利也。”可以看出,在古代文獻中就已經有使用“死闆”一詞來形容僵化、不靈活的事物。
在繁體字中,死闆的寫法是「死闆」,沒有太大的變化。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在《說文解字》中,死闆的寫法是「死辛官木」,辛表示惡劣、官表示道路、木表示樹木,整體上呈現出一種僵化和不靈活的形象。
以下是一些關于死闆的例句:
1. 他的思維太過于死闆,不肯接受新的觀點。
2. 這個公司的管理方式太過于死闆,不適應市場的快速變化。
3. 教育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而不是培養他們的死闆知識。
與死闆相關的組詞有“死闆教條”、“死闆刻闆”等。近義詞包括“固執”、“僵化”等,而反義詞則有“靈活”、“變通”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