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過精煉可供錘鍛的銅。《舊唐書·食貨志上》:“ 則天 長安 中,又令懸樣於市,令百姓依樣用錢……其有熟銅、排鬥、沙澀、厚大者,皆不許簡。” 明 宋應星 《天工開物·炮》:“凡鑄炮,西羊、紅夷、佛郎機等用熟銅造。”《說唐》第三回:“他祖上傳留下來一件兵器,是兩條一百三十斤鍍金熟銅鐧。”
“熟銅”是一個與金屬加工相關的術語,其核心含義在不同來源中較為一緻,以下是綜合解釋:
熟銅指經過精煉、提純處理的銅,具有較高的純度,適合鍛造和加工。與未經處理的“生銅”相比,熟銅雜質更少,物理性能更優,常用于制造工具、武器等。
熟銅因導電性和耐腐蝕性優異,廣泛用于電線、電子元件、管道及裝飾品等領域。
如需進一步了解生銅與熟銅的冶煉差異,可參考的對比說明。
“熟銅”是一個詞彙,它是指銅這種金屬在高溫下被氧化後産生的氧化膜。下面,我們來詳細了解一下這個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熟銅”一詞中的“熟”字是指經過處理而成熟的意思,而“銅”指的是一種金屬元素。因此,“熟銅”可以理解為經過加工處理後的銅。
“熟銅”中的“熟”字的部首是火,它共有5個筆畫;而“銅”字的部首是金,它共有13個筆畫。
“熟銅”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冶金工藝。在早期,人們發現當銅金屬在高溫下被氧化時,會形成一層氧化膜。這層氧化膜不僅可以保護銅金屬不被進一步氧化,還具有美觀的表面效果。因此,人們開始将這種經*********處理的銅金屬稱為“熟銅”。
“熟銅”在繁體中的寫法為「熟銅」。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會因時代和地區的不同而有所變化。關于“熟銅”的古代寫法目前未見相關資料記錄。
1. 這件工藝品是由熟銅制成的,具有非常高的觀賞價值。
2. 熟銅的表面呈現出一種古樸的獨特質感。
熟銅皮、生銅、純銅、銅錠、銅礦、銅像等。
鏽銅、氧化銅。
生鐵、新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