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舊套。指慣用的格式或語言。 明 高明 《琵琶記·杏園春宴》:“列位做律詩,都把那赴試的事為題,恐是熟套,小子如今另立一題。” 朱自清 《新詩的進步》:“但是白話的傳統太貧乏,舊詩的傳統太頑固,自由詩派的語言大抵熟套多而創作少。”
“熟套”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含義和用法如下:
熟套(拼音:shú tào)指慣用的格式、語言或陳舊的表達方式,常帶有缺乏新意的貶義色彩。例如文學創作中重複出現的橋段,或日常交流中過度使用的固定說法。
核心定義
指長期沿用的固定模式,如傳統文體中的套路化表達(例:明清小說中常見的才子佳人情節)。
使用場景
相關延伸
《紅樓夢》第一回提到“通共熟套之舊稿”,批判當時小說千篇一律的叙事模式。
如需更詳細的語料或曆史演變分析,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熟套》是一個常見的詞彙,它指的是經常使用或者被重複使用的慣用手法、形式或者說辭。它通常用來形容某些事物或者說話方式過于熟悉和陳舊,缺乏新意。
《熟套》這個詞由兩個部分組成:熟(火)和套(缶)。其中,“熟”字的部首是火,它的總筆畫數是4;“套”字的部首是缶,它的總筆畫數是9。
《熟套》這個詞的來源較為普遍,可追溯到古代。不少文學作品或古代經典中,都可以看到描述某一種表達方式、手法、形式或者思維方式過于常見,缺乏新穎性的情節或者說辭,這就是“熟套”的來源。
《熟套》的繁體字為「熟濤」。
在古代,「熟套」的寫法可能有一些差異。例如,根據《康熙字典》,「熟」字有時可能以「燭」取而代之。而「熟濤」的寫法中的「濤」字可能有時會以「陶」或者「滔」來表示。
1. 他的演講太熟套了,聽衆都聽得昏昏欲睡。
2. 這部電影的劇情和情節實在太熟套,缺乏創新。
3. 這篇文章的論點完全是一些熟套的觀點,缺乏自己的見解。
熟手、套路、套話、套用
老調重彈、陳詞濫調、老調子
創新、新穎、新奇、新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