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side;aspect;flank]
(2) 側方那一面
(3) 構成總體的某一方面
各種事物都有對立的兩個側面
(1).旁邊的一面。區别于正面和背面。 唐 王建 《同于汝錫賞白牡丹》詩:“統心黃倒暈,側面紫重稜。” 清 李漁 《閑情偶寄·種植·牡丹》:“是花皆有正面,有反面,有側面。正面宜向陽,此種花通義也。” 田漢 《洪水》第二場:“我們這邊擋住了,大水卻沖破另一條防線,從側面包抄我們。”
(2).從旁邊見到的臉容。
(3).轉臉不以正面向人。《宋史·劉筠傳》:“ 殊 ( 晏殊 )側面而過,不敢揖,蓋内有所愧也。”
(4).指構成總體的某一個方面。 毛6*澤6*東 《在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會議上的講話》:“各種事物都有對立的兩個側面。” 巴金 《關于<家>》:“你們從各人的觀點看見她一個側面,便以為見着了熟人。”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側面漢語 快速查詢。
從漢語詞典角度解析,“側面”一詞具有以下詳細含義及用法:
空間方位
指物體或人體左右兩邊的方向,與“正面”相對。
例: 汽車側面被刮傷 | 雕像的側面輪廓清晰。
來源: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
非直接角度
引申為觀察事物的非主要途徑或間接視角。
例: 從側面了解事件真相 |側面反映社會問題。
來源: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
幾何學概念
在立體幾何中,指多面體非底面和頂面的其他表面。
例: 棱柱的側面為平行四邊形。
來源: 《數學辭海》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年。
文學描寫手法
指通過次要人物或環境間接表現主題的寫作技巧。
例: 魯迅小說常以側面描寫突出人物性格。
來源: 《文學理論基本術語》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中國政府網“語言文字專欄”(訪問需通過官網導航至相關闆塊)。
以上内容嚴格依據漢語詞典學規範,釋義與用例均來自權威出版物,确保學術性與實用性統一。
“側面”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基本空間概念
指物體或空間的旁邊一面,與“正面”“背面”形成空間方位區别。例如建築物的側門、花朵不同角度的形态(引李漁《閑情偶寄》),或軍事戰術中的側面包抄。
觀察角度的延伸
包含兩種引申義:
事物構成的維度
指複雜事物的不同組成方面,例如“每個社會問題都有對立側面”,此處強調事物多面性特征。該用法常見于哲學、社會學等領域的分析論述。
行為動态描述
古文中有“轉臉不以正面向人”的特殊用法,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但在文學作品中可作為動作細節描寫。
英語對應詞包括side(方位)、flank(軍事側翼)、profile(輪廓側面)等,具體翻譯需結合語境選擇。
敗鼓皮倍徙杯盞避涼附炎搏取參覃晨參暮省乘駕儲聚觸網麤紃短詠繁富防限分暌凫乙負責制衡鹿後元音黃門鼓吹嘩怒獲呂布活眼現報奸回尖峭颉杭機節矜持鏡戒謹樸進賢興功酒魄苣蕒菜坎昆珂衞琅函蛎蛤俪偕倮袒磨捋某舍納貢内垂門牛衣淚丕地七穆曲護蕊珠失馬叟嘶噪隨遇撻擊題說投胎讬舍土著文墨職五明囊烏鲗墨析木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