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脅的意思、束脅的詳細解釋
束脅的解釋
猶威脅。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政聞社宣言書》:“今日之 中國 ,殆哉岌岌乎!政府棼瞀於上,列強束脅於外,國民怨讟於下。”
詞語分解
- 束的解釋 束 ù 捆住,系:束縛。束裝(整理行裝)。束發(?)。束之高閣。束手無策。 量詞,用于捆在一起的東西:束修(十條幹肉,原指學生送給老師的禮物,後指給老師的報酬)。 聚集成一條的東西:光束。電子束。 控
- 脅的解釋 脅 (脅) é 從腋下到肋骨盡處的部分:脅下。 逼迫恐吓:脅迫。威脅。裹脅。脅持。脅從。 收斂:脅肩谄笑(收縮肩膀,強為媚悅之顔,形容谄媚人的丑态)。脅肩低眉(低三下四的樣子)。脅肩累(噄 )足(形容
網絡擴展解釋
“束脅”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shù xié,其核心含義是通過武力或權勢強迫、威脅他人服從。以下為詳細解析:
1.基本釋義
“束脅”由“束”和“脅”兩字構成:
- 束:本義為捆綁、約束,引申為限制、控制。
- 脅:指威脅、恐吓,亦指從側面施壓。
組合後表示通過強制或威逼手段迫使他人就範。
2.使用場景
- 曆史與政治語境:常見于描述列強侵略或專制壓迫,如《辛亥革命·政聞社宣言書》中“列強束脅於外”,指近代中國受外國勢力威脅。
- 現代引申:可比喻以權勢、資源等優勢壓制他人,如職場或社會中的不正當競争。
3.近義與關聯表達
- 近義詞:威脅、脅迫、威逼。
- 相關成語:谄笑脅肩(形容阿谀奉承)、束手束腳(形容受限制)。
4.權威性與文獻依據
- 該詞被收錄于《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等權威文獻,主要用于書面或學術場景。
總結來看,“束脅”強調通過外部壓力達成控制,兼具“武力強制”與“心理威懾”的雙重含義,多用于嚴肅的曆史、政治或社會分析中。
網絡擴展解釋二
束脅(shù xié)是一個漢字詞,拆分部首為木和口,共有7個筆畫。該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演變過程中的金文、篆文等形态。在繁體字中,束脅的寫法為“束脅”。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經曆了多次演變和變體。據研究,束脅一詞在古代漢字中的寫法可能是“束脅”。這與現代簡化字有所不同,但在意思和發音上并無太大的差異。
下面是一些關于束脅的例句:
1. 這個人終于被束脅住了,不敢輕舉妄動。
2. 政府通過束脅手段,迫使民衆服從其政策。
3. 我們不能被恐懼所束脅,要堅守自己的原則。
除了束脅外,還有一些相關的組詞可供參考:
1. 束縛(shù fù):限制、約束。
2. 威脅(wēi xié):用武力或威望逼迫對方。
3. 恐吓(kǒng hè):用暴力或恐怖手段來威脅。
4. 壓迫(yā pò):通過武力或權勢迫使對方服從。
5. 勒索(lè suǒ):以恐吓或威脅手段索取財物。
而與束脅相反的詞語是:
1. 解脫(jiě tuō):擺脫束縛、解除壓迫。
2. 自由(zì yóu):不受限制、擁有獨立權利的狀态。
3. 放松(fàng sōng):解除緊張、減輕壓力。
總而言之,束脅是指通過威脅、恐吓或限制來迫使他人服從或不得不屈從的行為。在人際關系和社會中,我們應該堅守自己的原則,不受恐懼所束縛,争取自由和解脫。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