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捆束如牛腰粗大。形容卷帙很多。 宋 周煇 《清波雜志》卷十:“平生往返書尺,束如牛腰,散失殆盡。”亦省作“ 束牛腰 ”。 元 張可久 《水仙子·和逍遙韻》曲:“新詩裝卷束牛腰,大字鈔書損兔毫。”
“束如牛腰”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shù rú niú yāo,其含義在不同來源中存在差異,需結合權威資料辨析:
基本含義
指捆紮的物件(如書籍、卷軸等)粗大如牛腰,形容數量龐大或卷帙繁多。例如宋代周煇《清波雜志》記載:“平生往返書尺,束如牛腰,散失殆盡。”
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文獻、書信、文件等積累成堆的情況,強調數量之多。如元代張可久詩句:“新詩裝卷束牛腰,大字鈔書損兔毫。”
核心意義:以牛腰的粗壯比喻捆紮物的龐大體積,突出數量或規模之大,而非形容人體形态。使用時需注意語境,避免混淆。
《束如牛腰》是一個成語,意為束縛得像牛的腰部一樣緊。這個成語形容約束非常嚴密或者束縛得很緊,沒有自由。
《束如牛腰》的拆分部首是“禾”、“月”、“力”、及“水”,總共四個部首。根據《康熙字典》,它有21個筆畫。
《束如牛腰》出自于明代文學家楊慎《世說新語》一書。它的意思主要是表達人才被束縛,無法自由發揮。後來成為了用來形容窒息的狀态,形容局限或者約束得很緊。
《束如牛腰》的繁體字為「束如牛腰」。
在古時候,「束如牛腰」的書寫形式可能略有不同,但整體結構基本保持不變。
他的行動被條條框框束如牛腰,無法有所作為。
與《束如牛腰》意義相近的成語有:喪心病狂、束手無策、束手待斃。
與《束如牛腰》意義相近的成語有:束縛、拘束。
與《束如牛腰》意義相反的成語有:自由自在、得心應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