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冊立、冊封的禮儀。 唐 周繇 《送入蕃使》詩:“早終冊禮朝天闕,莫遣虯髭染塞霜。” 宋 王谠 《唐語林·補遺三》:“ 宣宗 即位于 太極殿 時,宰臣 李德裕 行冊禮。” 宋 洪邁 《容齋隨筆·冊禮不講》:“ 唐 封拜後妃王公及贈官,皆行冊禮。”
“冊禮”是古代中國用于冊封或晉升的正式儀式,主要涉及官員、皇室成員等,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冊禮指古代官員晉升、皇室成員冊封(如後妃、王公)時舉行的莊嚴儀式,包含冊書頒布、祭祀、宴會等環節,象征權力授予和地位确認。
結構與詞源
曆史背景與使用場景
演變與意義
冊禮不僅是個人榮譽的象征,也強化了皇權權威。隨着朝代更疊,其流程逐漸簡化,但核心意義未變,成為古代官僚體系的重要禮儀。
文獻例證:宋人王谠在《唐語林》中記載,唐宣宗即位時,宰相李德裕曾主持冊禮。
《冊禮》是一個常用詞彙,指的是正式的、莊重的宣告或登記證明儀式。通常用于表示官方或正式場合下的儀式性活動。
《冊禮》的拆分部首是冖和礻,它的總筆畫數為11畫。
《冊禮》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本來是指古代喪葬時撰寫的文字記錄和官方登記的儀式。現代漢字簡化後,繁體字為「冊禮」。
在古代,寫“冊禮”這個詞時,使用的是繁體字形“冊禮”,其中“冊”字的上半部分有三個方塊,表示昔日古籍書寫的樣子;“禮”字的上部是兩個豎形手勢,代表一種莊重、正式的儀式。
1. 他參加了公司舉行的員工晉升冊禮。
2. 國家元首的就職冊禮将在明天舉行。
相關的組詞包括:冊封、冊邸、冊頁、入冊等。
近義詞:典禮、儀式、慶典。
反義詞:隨意、隨便、不拘禮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