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遠方異域。《晉書·慕容暐載記論》:“隔閡諸華,聲教莫之漸;雄據殊壤,貪悍成其俗。”
“殊壤”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遠方異域”,常用于描述地理位置或文化背景差異極大的區域。以下是詳細解釋:
出處:
最早見于《晉書·慕容暐載記論》:“隔閡諸華,聲教莫之漸;雄據殊壤,貪悍成其俗。”
此句意為:慕容氏統治的偏遠之地與中原文化隔絕,形成剽悍的民風()。
使用場景:
多用于曆史文獻或文學作品中,強調地域間的文化隔閡或地理距離,例如:“商隊穿越沙漠,抵達殊壤之地,帶回異域珍寶。”
主要依據《晉書》及《漢語詞典》等文獻()。提到“比喻環境差異大”的用法,可能為引申義,但多數權威來源仍以“遠方異域”為本義。建議優先參考古籍用例。
殊壤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不同的土壤或陌生的環境。該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殳(shū)和土(tǔ)。殳是一個獨立的部首,表示兵器,而土則表示土地。整個漢字共有9個筆畫。
殊壤源于古代漢字,是在現代漢字系統中繼承和使用的。在繁體字中,這個詞是「殊壤」,部分字形有所不同,但意義相同。
據考證,殊壤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并未發現有變異,與現代漢字寫法基本一緻,沒有明顯的變化。
以下是一些使用殊壤這個詞的例句:
1. 他來自一個與我們完全殊壤的文化背景。
2. 由于遭受了殊壤的風土條件,這種植物在這裡無法生長。
3. 要適應新的工作環境,需要一段時間來熟悉這個殊壤。
與殊壤相關的組詞有:
1. 殊異:表示不同、異常的意思。
2. 異域:表示陌生的地方或異國的意思。
3. 異邦:表示不同的國家或外國的意思。
近義詞:陌生、異域、異邦
反義詞:熟悉、相同、家園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