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癖的意思、書癖的詳細解釋
書癖的解釋
對書籍的特别愛好。 唐 高適 《古樂府飛龍曲留上陳左相》:“公才 山吏部 ,書癖 杜荊州 。” 宋 陸遊 《示兒》詩:“人生有病有已時,獨有書癖不可醫。”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霍筠》:“ 筠 自此益加精進,遂成書癖。”
詞語分解
- 書的解釋 書 (書) ū 成本的著作:書籍。書刊。書稿。書香。書卷氣(指在說話、作文、寫字、畫畫等方面表現出來的讀書人的風格)。書生氣(指讀書人脫離實際的習氣)。 信:書信。書劄。書簡。書函。 文件:證書。說明
- 癖的解釋 癖 ǐ 對事物的偏愛成為習慣:癖習。癖好(刼 )。癖性。癖愛。癖痼(久治不愈的疾病)。潔癖。 中醫指飲水不消的病。 古同“痞”,痞塊。 筆畫數:; 部首:疒;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書癖”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指對書籍的極度喜愛乃至癡迷,形成了一種近乎癖好的狀态。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
基本釋義:
- 書: 指書籍、著作、典籍等承載知識的載體。
- 癖: 指積久成習的嗜好、特殊的愛好,有時略帶貶義,指過度的、難以自控的喜好。
- 書癖: 合起來指酷愛讀書或收藏書籍到了成癖的程度。形容一個人對書籍有着異常深厚、專注甚至難以自拔的情感投入和追求。
-
内涵與用法:
- 積極層面: “書癖”常帶有褒義色彩,用來形容人學識淵博、求知若渴、沉浸于書香世界的精神狀态。它體現了對知識、智慧和文化的尊重與熱愛。例如:“他是個有名的書癖,家中藏書萬卷。”
- 中性或略帶調侃層面: 有時也用于中性描述或略帶調侃,強調其愛書行為超出了常人的程度,成為一種顯著的個人特征或習慣。例如:“他有點書癖,見到好書就走不動道。”
- 與收藏相關: “書癖”不僅指愛讀書,也常與愛收藏書籍(藏書癖)緊密相連,指對書籍版本、裝幀、稀有度等的癡迷收藏行為。
- 文化意象: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書癖”常被視為文人雅士的一種風雅特質,象征着高潔的志趣和脫俗的精神追求。
-
古籍例證與權威參考:
- 該詞曆史悠久,可見于古代文獻。例如,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及其注引中雖未直接出現“書癖”一詞,但記載了大量魏晉名士的癖好(如《世說新語·癖嗜》),為後世形容特殊愛好(包括愛書成癖)提供了文化語境。後世文人常用此詞自況或形容同道中人。
- 現代權威漢語詞典如《漢語大詞典》對“書癖”有明确收錄和解釋。《漢語大詞典》将“書癖”釋義為“對書籍的特别愛好”。(注:此處指代《漢語大詞典》這一權威辭書,因其為實體書或需訂閱的數據庫,不提供具體公開鍊接,但公認由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是漢語釋義的權威來源之一。)
- 中華書局整理出版的古籍點校本(如《世說新語》等)以及相關研究著作,是理解該詞曆史文化背景的重要參考。(注:指代中華書局作為權威古籍出版社的地位,其出版物是研究古漢語詞彙的可靠依據。)
“書癖”意指對書籍異常深摯的愛好,已形成一種顯著的癖好。它既是對求知精神的贊美,也是對個人獨特志趣的描述,在中國文化語境中承載着豐富的内涵。其釋義可參考權威辭書《漢語大詞典》,其文化淵源可追溯至古代典籍記載的文人雅士風尚。
網絡擴展解釋
“書癖”是一個漢語詞語,指對書籍的特别愛好或癡迷,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 拼音:shū pǐ(注意“癖”的正确讀音為pǐ,非pì)
- 構成:由“書”(書籍)和“癖”(難以改變的嗜好)組合而成,字面意為“如病般難以戒除的讀書愛好”。
- 内涵:形容人對讀書的熱愛達到癡迷程度,常沉浸于書海無法自拔。
2. 出處與用法
- 古代例證:
- 唐代高適在詩中提及“書癖 杜荊州”,宋代陸遊《示兒》寫道:“獨有書癖不可醫”,清代和邦額《夜譚隨錄》中也有相關描述。
- 現代場景:
- 褒義:形容熱愛閱讀、以書為友的人;
- 貶義:指因沉迷讀書而忽視現實生活。
3. 相關詞語
- 同類型詞:潔癖(jié pǐ)、藝癖(yì pǐ)等,均含“執着難改”的意味。
- 近義詞:書癡、書迷,但“書癖”更強調難以自控的沉迷屬性。
如需進一步了解詞語的演變或具體文獻引用,可參考古籍或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絆骥賓敬逼晚側微長垛長歌愁慵大姑子隄岸非條件反射苻堅甘井先竭高巍工業産品公正廉潔關啟鍋煙子鶴沖天厚善歡呀火烙印集藏驚呀謹志舊恨新愁譏噪康食苛政枯臘老苦遼濊鱗彩琳珪縷説滅火器沫雨南北司偏殿破惡襆被洽穆青雀門青烏窮峽期思氣宇不凡碛月燒煉式幹守邏水旦思理嗣人天壁貼補外和溫旨霧慘雲愁烏鞘嶺詳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