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的美德。亦指德高望重之人。《詩·豳風·狼跋》:“公孫碩膚,赤舄幾幾。” 毛 傳:“碩,大;膚,美也。” 宋 陳鹄 《耆舊續聞》卷四:“屢還休冊,專遜碩膚。” 明 王世貞 《太保劉文安公挽詩》之一:“海宇推黃髮,朝廷念碩膚。青宮新太保,赤舄舊東都。”
“碩膚”一詞的含義需結合不同文獻來源綜合分析,存在以下兩種主要解釋:
一、傳統文獻中的釋義(主流解釋)
基本含義
指“大的美德”或“德高望重之人”,屬褒義詞彙。其中“碩”意為“大”,“膚”通“胪”,表示美好、贊美之意。
文獻出處
源自《詩經·豳風·狼跋》:“公孫碩膚,赤舄幾幾。”毛傳注:“碩,大;膚,美也。”後世如宋代陳鹄《耆舊續聞》、明代王世貞的詩作中,均沿用此義,用以稱頌德行高尚者。
二、現代可能的誤用釋義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成語,形容“皮膚白皙光滑如玉”,拆分“碩”為光滑潔白,“膚”指皮膚。但此釋義缺乏古籍依據,可能是對字面義的誤讀或網絡傳播中的衍生義。
建議參考方向
若用于學術或古文場景,應以傳統釋義為準;若涉及現代網絡語境,需結合具體上下文判斷是否屬于新解。可進一步查閱《漢語大詞典》等權威工具書驗證。
《碩膚》是一個成語,意思是皮膚白皙光滑。形容皮膚光潔、細膩,通常用來形容女性的皮膚更加白皙、嬌嫩。
《碩膚》由兩個部首組成,其中“石”為第一部首,表示和石頭相關的意思;“肉”為第二部首,表示和肉相關的意思。該詞共包含12個筆畫。
《碩膚》的來源不詳,可能是源自于古代文獻或文人筆記。在繁體字中,該詞的寫法為「碩膚」。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碩膚》的古代寫法可能因時代而有所變化,具體的寫法現已無法确定。
他的皮膚白皙柔嫩,簡直就是一副《碩膚》。
相關的組詞包括:光滑、白皙、嬌嫩等。
與《碩膚》意思相近的詞語有:白皙、細膩、嬌嫩、光潔等。
與《碩膚》意思相反的詞語有:粗糙、暗黃、丑陋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