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cline the head and listen] 認真傾聽的樣子
側耳而聽
(1).側轉頭部,使一耳略前略高。形容恭敬地聽。《淮南子·主術訓》:“人主之居也,如日月之明也,天下之所同側目而視,側耳而聽,延頸舉踵而望也。”
(2).形容仔細地聽。《史記·張丞相列傳》:“ 呂後 側耳於東箱聽,見 周昌 ,為跪謝曰:‘微君,太子幾廢。’” 唐 李白 《将進酒》詩:“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耳聽。” 葉聖陶 《夜》:“阿弟聽呆了,懷着莫可名狀的恐懼,側耳聽了聽外面有無聲息。”
“側耳”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主要含義及用法:
形容恭敬地傾聽
指側轉頭部,使耳朵略微前傾,表達對說話者的尊重或專注态度。例如:
表示仔細、專注地聽
強調集中注意力去捕捉聲音或信息。例如:
在生物學中,“側耳”也指一種食用菌(如平菇),但此含義與詞語的本義無關,屬于特定領域的名稱。
側耳的核心意義是“專注傾聽”,既可表達态度上的恭敬,也可描述動作上的仔細。其豐富的文學用例和現代適用性使其成為漢語中生動的表達方式。
《側耳》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側身傾聽,集中注意力去聽取聲音或信息。它形象地描述了人們傾聽的動作,有時也可以表示對某個事件或情況的關注和注意。
段落2:部首和筆畫成語《側耳》的部首是耳(耳朵),由于沒有其他部首,所以屬于獨體字。它的筆畫數為10畫。
段落3:來源和繁體《側耳》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左傳》中,其中有一句話“側耳而聽”,意為側過身子來更加專注地聆聽。它在古代就是以類似的意義出現的。而現在的繁體字“側耳”就是根據這個意思而演變而來的。
段落4: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對于《側耳》這個成語的寫法沒有太多變化,基本上和現代漢字寫法一緻,都是“側耳”。隻是在字形和字體上有些細微的差别,但整體意義相同。
段落5:例句1. 他側耳聆聽,想努力聽到更多的聲音。
2. 在嘈雜的人群中,他側耳凝神傾聽着來自遠方的音樂。
段落6: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組詞:側目(側目以示警惕或不滿)、側目而視(側目看着,形容憎惡或不滿的目光)。
近義詞:傾聽、留心。
反義詞:不關心、置若罔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