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順革的意思、順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順革的解釋

《易·革》:“小人革面,順以從君也。”後因以“順革”謂改變舊态而歸順。《新唐書·南蠻傳上·南诏上》:“﹝ 異牟尋 ﹞且贈 臯 黃金、丹砂。 臯 護送使者京師,使者奏 異牟尋 請歸天子,為 唐 藩輔。獻金,示順革;丹,幸心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順革”是古漢語中的複合詞,其釋義可從字源與經典文獻兩個層面解析:

一、字義分解 “順”在《漢語大詞典》中核心義為“循理而行”,指遵循自然規律或社會規範的行為狀态(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版);“革”在《說文解字》中釋為“獸皮治去其毛”,引申為“變革”之意,如《周易·革卦》彖傳所言“天地革而四時成”(來源:中華書局《說文解字注》)。

二、複合詞釋義 該詞見于《禮記·月令》鄭玄注“順革者,謂順時改更”,指順應天時節氣進行制度調整的行為範式,體現中國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學觀。唐代孔穎達疏證強調“若孟春獺祭魚,則順此象而革取禽獸”,進一步說明其包含時序更疊與人事變革的雙重内涵(來源:上海古籍出版社《禮記正義》)。

三、訓诂學特征 清代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特别指出:“凡物順其性而變謂之順革”,從語言學角度揭示該詞“被動順應”與“主動變革”的辯證關系,這種矛盾統一性使其成為古代政治哲學的重要概念(來源:中華書局《說文解字注》段玉裁批校本)。

網絡擴展解釋

“順革”是一個源自《周易》的漢語詞彙,其含義與曆史背景密切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詞源與基本釋義

該詞出自《周易·革卦》中“小人革面,順以從君也”,原指改變原有态度而歸順君主。其中:

二、曆史用例

《新唐書·南蠻傳》記載,南诏首領異牟尋向唐朝獻黃金與丹砂,以“示順革”,即通過進貢表明歸順唐朝的決心。此處的“順革”既包含政治立場的轉變,也暗含對中原文化的認同。

三、延伸解析

該詞在古籍中多用于描述政治或社會關系的轉變,強調從對抗到服從的主動改變過程。其核心在于“革舊從新”與“順應時勢”的雙重含義,體現了古代中國對秩序與變革的辯證理解。

(注:以上解釋綜合了《周易》《新唐書》等文獻記載及漢字字義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

暗場白羶白須公保林卑吏蟾蜍坑朝市得蔔二望豐年瑞公團鈎深寒蠢鴻侈洪鐘華緘緩音假途節時介雅徑寸驚潰基圖積業巨盜訣籙來儀遼西走廊潦溢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六根互用馬草牛馬牆根乾股牽郎郎頃襄起賽扔棄阮生嗟三尺童子傷悲上墓深塹視草時雝守文首選署榜水蛆黍稭說起風就是雨速戾宿儒素弦屯丁頑橫鮮陽仙姿習故安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