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遵循常典。《書·梓材》:“汝若恒越曰我有師師” 孔 傳:“汝惟君道使順常,於是曰,我有典常之師可師法。”
(2).正常。 晉 幹寶 《搜神記》卷十二:“應變而動,是為順常;苛錯其方,則為妖眚。”
(3). 漢 女官名。《梁書·外戚傳序》:“而 元帝 加昭儀之號,凡十四等雲……順常視二百石。”
順常是漢語中由“順”與“常”構成的複合詞,本義指遵循常規、合乎自然規律的狀态。《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定義為“順應常态,不違常理”,強調事物發展或行為方式與普遍接受的規範、自然法則保持一緻。例如《漢書·賈誼傳》中“順常履道”的描述,即體現這一核心含義。
從引申義來看,“順常”可指代社會秩序或倫理道德的穩定性,如《漢語大詞典》解釋為“符合社會普遍準則的常态”,例如“禮樂順常,民德歸厚”(來源:《禮記注疏》)。此外,該詞在口語中也衍生出“普通、平常”的義項,如“行事順常,不求标新立異”(來源:《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權威辭書如《辭海》補充指出,“順常”在哲學語境中可關聯道家“順其自然”的思想,體現“無為而無不為”的辯證邏輯(來源:《中國哲學大辭典》)。這一多層次的語義結構,使其成為兼具描述性與價值評判的漢語詞彙。
“順常”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三層含義:
遵循常典
指遵從既定的法則或傳統規範。例如《尚書·梓材》孔穎達注疏中提到:“汝惟君道使順常”,意為君主應按照典章制度行事。晉代幹寶《搜神記》也提到“應變而動,是為順常”,強調順應規律即為常态。
正常
表示事物處于合乎規律或常規的狀态。如《搜神記》将“順常”與“妖眚”(異常災禍)對比,說明其“正常”的語義。
漢代女官名
為西漢時期皇帝侍妾的稱號,屬于内命婦等級,位階視同二百石官員,東漢時被廢除。此官職記載見于《梁書·外戚傳序》。
補充說明:現代漢語中,“順常”已較少使用,多出現在古籍或曆史研究中。如需引用,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含義,并參考《漢語大詞典》等權威工具書。
白眼窩班絲貝逋課不庭參擇趁試崇習愁辜瘡疵創業史蕩突鵝管耳挖子呃喔匪薄飛鴻印雪鈎裂雇夥貴姓過生日候蹄滑珠回定火辎九頭八尾救亡踦隻狂熱廉撝厘豪輪帶祿澤迷鳥缗缗苨苨劈賬擎跽曲拳勤略全器人人得而誅之軟浪三岔路撒褪魫燈室隩束草司南算了俗累談吻天敵兔死犬饑王卒吳娥霧露霧沈雲暝憲矩習教新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