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遵循常典。《書·梓材》:“汝若恒越曰我有師師” 孔 傳:“汝惟君道使順常,於是曰,我有典常之師可師法。”
(2).正常。 晉 幹寶 《搜神記》卷十二:“應變而動,是為順常;苛錯其方,則為妖眚。”
(3). 漢 女官名。《梁書·外戚傳序》:“而 元帝 加昭儀之號,凡十四等雲……順常視二百石。”
“順常”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三層含義:
遵循常典
指遵從既定的法則或傳統規範。例如《尚書·梓材》孔穎達注疏中提到:“汝惟君道使順常”,意為君主應按照典章制度行事。晉代幹寶《搜神記》也提到“應變而動,是為順常”,強調順應規律即為常态。
正常
表示事物處于合乎規律或常規的狀态。如《搜神記》将“順常”與“妖眚”(異常災禍)對比,說明其“正常”的語義。
漢代女官名
為西漢時期皇帝侍妾的稱號,屬于内命婦等級,位階視同二百石官員,東漢時被廢除。此官職記載見于《梁書·外戚傳序》。
補充說明:現代漢語中,“順常”已較少使用,多出現在古籍或曆史研究中。如需引用,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含義,并參考《漢語大詞典》等權威工具書。
《順常》是一個成語,指事情按照正常、順利的狀态進行,沒有發生意外或變故。它的含義是事情進展順利,符合常規、常理。
《順常》的拆分部首是“頁”和“心”,其中“頁”表示紙張,而“心”表示内心。它的總筆畫數為13畫。
《順常》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晉書·劉谌傳》中的記載。劉谌在家族中排行老大,他雖然身居高位,卻能謙虛守常,言行舉止端莊有度。後來,人們用“順常”來形容他的為人。
《順常》的繁體寫法為「順常」。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順常的寫法為「順常」。其中,「順」的上部分為「川」,表示水流的順暢;「常」的上部分為「屍」,表示正常的狀态。
1. 在我們團隊的努力下,工作進展一切順常。
2. 他的生活作息非常有規律,每天都按時起床,生活過得十分順常。
順應、順手、常規
近義詞:順利、一切正常
反義詞:出岔子、意料之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