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稱“ 屬盧 ”。亦稱“ 屬婁 ”。劍名。《左傳·哀公十一年》:“王聞之,使賜之屬鏤以死。” 杜預 注:“屬鏤,劍名。” 漢 趙晔 《吳越春秋·勾踐伐吳外傳》:“ 越王 遂賜 文種 屬盧之劍。”《古文苑·揚雄<太玄賦>》:“ 孤竹 二子餓 首山 兮,斷跡屬婁何足稱兮。” 章樵 注:“ 伍子胥 忠謀, 吳王 賜之屬鏤之劍,自剄而死。婁,《史記》作‘鏤’。” 元 韋居安 《梅磵詩話》卷下:“﹝ 華嶽 ﹞集中有《獻韓》詩:‘君家勳業在盤盂,莫把頭顱問屬鏤。’”
“屬镂”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曆史文獻和語境:
基本定義
“屬镂”是春秋時期吳國的一把名劍,因吳王夫差曾将此劍賜予伍子胥命其自刎而聞名。不同史籍中亦有“屬盧”“屬婁”“獨鹿”等異名。
曆史典故
據《左傳·哀公十一年》記載,伍子胥因勸谏吳王夫差勿伐齊而觸怒君主,最終被賜屬镂劍自盡。此事件成為後世忠臣遭忌的典型象征。
其他記載
漢趙晔《吳越春秋》提到越王勾踐也曾用“屬盧”劍賜死文種,可見“屬镂”類劍名與君主處置重臣的典故關聯緊密。
少數資料(如)将其解釋為成語,形容書畫雕刻技藝精湛,但此用法未見于權威曆史文獻,可能是現代對字面義的引申解讀。
若需引用曆史典故,應以“名劍”釋義為主;若用于藝術領域,需注意語境并标注出處差異。建議優先參考《左傳》《吳越春秋》等原始文獻。
屬镂(shǔ lòu)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它由“屬”和“镂”兩個部分組成。
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屬”字的部首和筆畫。它的部首是屍,表示人體;筆畫數為5,是一個比較簡單的漢字。
其次,我們來分解一下“镂”字的部首和筆畫。它的部首是钅(金的變體),表示與金屬有關的事物;而它的筆畫數為17,是一個稍微複雜一些的字。
屬镂這個詞語的來源主要是形容一種立體雕刻的藝術。這種藝術形式通過在金屬或其他材料上進行雕刻,創造出立體的凹凸效果,使作品更加逼真生動。屬镂是一種精細的工藝,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在繁體字中,“屬”字的寫法為“屬”,而“镂”字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例如,“镂”字在古代的寫法為“鏤”,而“屬”字則有“屬”、“屬”、“屬”等多種寫法。
以下是一些關于屬镂的例句:
1. 他以其獨特的屬镂技藝,創作出了一件栩栩如生的藝術品。
2. 這幅畫的屬镂部分非常精細,讓人贊歎不已。
3. 屬镂是一門需要耐心和技巧的藝術,隻有經過長時間的練習才能掌握。
在組詞方面,與“屬镂”相關的詞語有:
1. 屬镂雕刻
2. 屬镂技藝
3. 屬镂作品
與“屬镂”意義相似的詞語有:
1. 雕刻
2. 雕塑
3. 雕琢
與“屬镂”意義相反的詞語有:
1. 平面繪畫
2. 扁平雕塑
3. 無雕飾
總之,屬镂是一種立體雕刻的藝術,通過在金屬或其他材料上進行精細的雕刻,形成立體的凹凸效果。它是一門需要耐心和技巧的藝術,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