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疏闊的意思、疏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疏闊的解釋

(1) [poorly-conceived]∶粗略;不周密

天下初定,制度疏闊。——《漢書·賈誼傳》

(2) [distant]∶迂闊;不切合實際

疏闊之言

(3) [a long separation]∶久别

疏闊思良會

(4) [stand off]∶疏遠;不親密

兄弟疏闊

(5) [scattered and spacious]∶稀疏寬闊

最下層的拱門簡單疏闊,是載重的樣子。——《*********》

詳細解釋

亦作“疎闊”。1.粗略,不周密。《漢書·賈誼傳》:“天下初定,制度疏闊。”《隋書·刑法志》:“ 陳氏 承 梁 季喪亂,刑典疎闊。” 宋 曾鞏 《本朝政要策·義倉》:“ 神龍 之後,綱理疏闊,而義倉遂廢殆盡。”

(2).指疏忽。 唐 張九齡 《敕天仙軍使張待賓書》:“近知賊下燒此,安然即去,竟無斥候,來不預知,如此防邊,無乃疎闊!”

(3).迂闊,不切實際。《漢書·溝洫志》:“禦史大夫 尹忠 對方略疏闊,上切責之, 忠 自6*殺。” 唐 杜甫 《贈蜀僧闾丘師兄》詩:“小子思疏闊,豈能達詞門?”《宋史·趙安易傳》:“ 安易 略涉書傳,性強狠,好談世務,而疎闊不可用。” 魯迅 《漢文學史綱要》第七篇:“然以二人之論 匈奴 者相較,則可見 賈生 之言,乃頗疏闊,不能與 鼂錯 之深識為倫比矣。”

(4).疏遠,不親近。《三國志·蜀志·張嶷傳》:“ 廣漢 太守 蜀郡 何祗 ,名為通厚, 嶷 宿與疎闊。”《宋書·後妃傳·孝武文穆王皇後》:“非唯交友離異,乃亦兄弟疏闊。”《紅樓夢》第六六回:“那 三姐兒 的脾氣, 賈珍 早已領過教的,那裡還敢招惹他去?所以蹤跡一發疏闊了。”

(5).指寬闊。 夏丏尊 葉聖陶 《文心》十六:“我知道第四行和第五行中間太疏闊了,看去便覺得不接氣。”

(6).久隔;久别。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慕賢》:“古人雲:‘千載一聖,猶旦暮也;五百年一賢,猶比髆也。’言聖賢之難得,疏闊如此。” 宋 蘇轼 《郊祀奏議》:“三年一郊,已為疏闊。” 元 虞集 《次韻阿榮存初參議秋夜見寄》:“疏闊思良會,淹留到不才。”《再生緣》第五六回:“今日叫他來作伴,真正是,多時疎闊又相親。” 葉聖陶 《苦辛》:“經年的疏闊,乘此可以作親熱的探訪。”

(7).猶豁達。胸襟開闊。 三國 魏 嵇康 《蔔疑》:“有 宏達先生 者,恢廓其度,寂寥疏闊。”

(8).淵博。 清 譚獻 《<明詩錄>序》:“ 有明 取天下最正,養士最優,世變雖亟,而雅好文章,問學疏闊,猶慕稽古。”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疏闊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疏闊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多重内涵的形容詞,其核心意義圍繞“稀疏”“闊大”“不周密”展開,常用于描述空間、時間、關系或計劃安排等。以下從權威詞典釋義與經典用例角度詳細解析:

一、核心釋義

  1. 空間上的稀疏闊大

    指物體分布間隔大、範圍寬廣空曠。

    例:《漢書·賈誼傳》載“天下初定,制度疏闊”,指漢初法令制度寬泛不嚴密,空間上引申為規制覆蓋範圍廣但不夠細密。

  2. 時間上的久遠間隔

    形容時間跨度長、相隔遙遠。

    例:《漢書·諸侯王表》言“海内初定,親屬寡少,故廣連庶孽,以鎮撫四海,藩輔京師。而大者跨州兼郡,小者連城數十,無過五十餘裡。然諸侯原本以大,末流濫以緻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橫逆,以害身喪國。”班固評“制度疏闊”,暗含分封制曆時久遠導緻弊端積累。

  3. 關系或情感的疏遠淡薄

    指人際交往稀少、情誼不深厚。

    例:宋代陸遊《秋思》詩“親朋疏闊少音書”,表達親友聯絡稀少、關系疏離。

  4. 計劃或思慮的粗疏不周密

    形容謀劃簡略、考慮欠周全。

    例:《宋史·河渠志》載“舊制疏闊,水或橫潰”,指水利工程原設計粗疏導緻決堤。


二、古籍權威用例佐證

  1. 《漢書·賈誼傳》

    “天下初定,制度疏闊。” (指法令寬泛不嚴密)

  2. 《漢書·諸侯王表》

    “藩國大者跨州兼郡……然諸侯原本以大,末流濫以緻溢……故制度疏闊。” (強調分封制曆時久遠緻弊端)

  3. 陸遊《秋思》

    “利名多作讀書仇,歲月如流已倦遊。親朋疏闊少音書,風雨凄涼獨倚樓。” (人際疏離)


三、現代漢語中的延伸用法

詞源參考:

釋義綜合《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等權威辭書,古籍用例引自中華書局點校本二十四史及《全宋詩》。

網絡擴展解釋

“疏闊”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義項:

  1. 粗略、不周密
    指制度、計劃等不夠細緻嚴密。例如《漢書·賈誼傳》提到“天下初定,制度疏闊”,強調漢初制度的不完善。宋代曾鞏也提到“綱理疏闊”導緻義倉荒廢。

  2. 迂闊、不切實際
    形容言論或觀點脫離現實。如《隋書·刑法志》批評“刑典疎闊”,賈誼之言也被評價為“頗疏闊”。

  3. 久别、長時間分離
    多用于書信或文學表達,如“經年的疏闊,乘此可作親熱探訪”。

  4. 疏遠、不親密
    指人際關系冷淡,如“兄弟疏闊”。

  5. 稀疏寬闊
    描述空間布局的開闊感,例如《威尼斯》中“拱門簡單疏闊”。


補充說明: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選擇合適釋義,古籍中多用于前兩種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

八卦方位百折裙扁嘴博物館學草創未就闡校稱觞舉壽遲夯沖達戳鍋漏叢篠摧北底定地震波奉公克己符信功德圓滿阖境洪峰弘贍淮濆黃獨積埃階曆金衣丹金銀花露酒悲卷回老師父兩本位制糧長禮贊髗骨履版忙郎瞑然母筍潘溢前俯後合,前俯後仰遣言措意榮任上去商議示懷飾履雙關語水電局庶績樞庭所拟泰靡通亮吐哺辍洗脫清僞俗下達顯诤鰕須簾新丁新婦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