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制盛水器具。 宋 王谠 《唐語林·補遺一》:“ 無畏 以小刀于水缽中攪旋之,胡言數百呪水。”
水缽是一個具有多重文化含義的器具,其核心含義和用途如下:
水缽指陶制盛水容器,主要用于貯水,常見于古代生活場景。例如宋代王谠《唐語林·補遺一》記載:“無畏以小刀于水缽中攪旋之,胡言數百呪水。”
水缽不僅是生活用具,更承載了茶道美學、園林藝術及宗教儀式的文化内涵,尤其在東亞傳統中具有特殊地位。
《水缽》是一個成語,形容某種人或物質條件十分簡陋、貧困。
《水缽》由“水”和“缽”兩個部首組成。其中,“水”部表示液體,具有水的意義;“缽”部是指一種盛放東西的容器。
拆分結果:
水:三畫
缽:金部三畫
《水缽》最早出現在《孟子·公孫丑上》一書中:“汝瞽者欲蒙不聞,瞽者無與至聽;汝足疾者,欲蒙不見,足疾者無與至行。無視無聽,謂之水缽。”該成語用于比喻一種貧困的境況,指那些無法看到或聽到信息的人,以及無法行動或參與社會活動的人。
《水缽》的繁體字為「水鉢」。
在古代,「裡」字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寫作「裏」或者「裡」,但意思和發音都是一樣的。
他生活在水缽之中,一貧如洗。
- 水缸:盛放水的大容器。 - 缽盂:古代的盛飯器皿。 - 缽筷:古代的筷子。 - 水車:利用水流的能量來驅動車輪的機械裝置。
瓢,碗,盆,壺
財富、豐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