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止水患的設施。《孔子家語·緻思》:“ 子路 為 蒲 宰,為水備,與民修溝洫。” 宋 蘇轍 《黃樓賦》叙:“餘兄 子瞻 適為 彭城 守。水未至,使民具畚鍤,畜土石,積蒭茭,完窒隙穴,以為水備。”
“水備”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和用法如下:
指防止水患的設施,例如堤壩、溝渠等防洪工程。
在部分語境中,可引申為“充分準備”(如成語用法),強調防患于未然的态度。
如需更詳細的古籍原文或曆史背景,可參考《孔子家語》《黃樓賦》等文獻。
《水備》一詞是由“水”和“備”兩個字組成。
“水”表示水,指代水源、水流等涉及水的事情。
“備”表示準備、備用,指代準備的物品和事情。
因此,《水備》的意思可以理解為準備的水源或備用的水。
“水備”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水”的部首是“氵”,共3畫。
“備”的部首是“貝”,共7畫。
“水備”一詞的來源主要是指古代準備備用水的行為。在舊時,人們常常會在戶外活動前,準備好充足的水源,以應對可能出現的需水情況。
在繁體字中,水備的寫法保持不變。
《水備》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可能有所不同,具體寫法會因古時的字形演化和書寫格式而有所差異。然而,整體來說,《水備》的基本形狀和結構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應該保持一緻。
1. 在遠足之前,我們要做好充足的水備,以應對可能的幹渴情況。
2. 這個露營地提供充足的水備,保證了營地内的衆人都能夠方便地取用水源。
1. 組詞:水源、水庫、備用、備品
2. 近義詞:備水、備飲水、備用水
3. 反義詞:缺水、幹渴、無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