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書韻會的意思、草書韻會的詳細解釋
草書韻會的解釋
《草書韻會》5卷二冊,金張天錫編纂,集漢章帝、史遊、張芝等至金朝趙秉文、王萬慶等258位名家草書之字形,按上平聲、下平聲、上聲、去聲、入聲等韻部順序排字,前有金哀宗正大八年(1231)趙秉文序,末有正大八年樗軒老人<完顔璹>題跋。
詞語分解
- 草書的解釋 漢字六體中繼甲骨文、金文、隸書、楷書之後出現的一種書法字體。特點是筆畫相連,書寫時速度快 詳細解釋漢字字體名。草書之稱,為隸書通行後的草寫體,取其書寫便捷,故又名草隸。 漢章帝 好之, 漢 魏 間
- 會的解釋 會 (會) ì 聚合,合攏,合在一起:會合。會審。會話。 多數人的集合或組成的團體:會議。開會。 重要的或中心的城市:都(?)會。省會。 彼此見面:會面。會見。 付錢:會賬。會鈔。 理解,領悟,懂:會
網絡擴展解釋
“草書韻會”是金代書法家張天錫編纂的一部草書字典,具有重要的書法文獻價值。以下從定義、内容、曆史意義等方面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與背景
《草書韻會》成書于金哀宗正大八年(1231年),由張天錫編撰,收錄了從漢章帝到金代共257位名家的草書字形。其核心目的是為草書學習者提供字形規範,按韻部分類編排,是早期系統整理草書字體的工具書。
2.内容與編排方式
- 收錄範圍:涵蓋漢至金代書法家作品,包括史遊、張芝、趙秉文等名家,共258人(部分版本記載為257人)。
- 結構:全書5卷,按“上平聲、下平聲、上聲、去聲、入聲”五韻部排字,便于檢索。
- 序跋:書前有趙秉文所作序言,書末附金代樗軒老人(完顔璹)的題跋。
3.曆史意義與版本流傳
- 開創性:作為較早按韻部編排的草書字典,它推動了草書字形的規範化和普及,是書法史上的重要文獻。
- 版本演變:
- 元代增補:元末加入鮮于樞的草書,更名為《草書集韻》,但刻工粗糙。
- 後世翻刻:明代蜀邸翻刻本删去金人序跋,日本亦有複刻版本。現存最早的版本為日本複刻明洪武本,原為羅振玉舊藏。
4.影響與評價
- 學術價值:雖在書法史研究中關注度較低,但為研究草書演變提供了珍貴資料。
- 實踐意義:通過集錄曆代名家字形,成為草書學習者的重要參考,促進草法傳承。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字形或版本細節,可查閱《淳化閣帖》等宋代文獻對比學習,或參考日本複刻本的影印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草書韻會》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草書韻會》是指用草書書寫的韻書。草書是中國書法的一種字體風格,筆畫激勵,跳脫嚴謹,流暢自由。韻書是用來學習漢字的發音和韻律的一種工具書。因此,《草書韻會》這個詞意味着草書書寫的韻書的集合。
拆分部首和筆畫
《草書韻會》可以拆分為三個部分:草(艸)字的草字頭(艹)部首,書(書)字的書字頭(聿)部首,以及會(會)字的人字頭(人)部首。
草書的筆畫較為簡單,主要由連續的曲線和折線組成。具體的筆畫數目因每個字的形狀而有所不同。
來源和繁體
《草書韻會》這個詞來源于中國古代書法和文化的發展。在書寫中,人們通過草書的書寫風格來表達自己的個性和情感。繁體字是中國漢字的一種書寫形式,相較于簡體字,繁體字的筆畫比較繁複。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草書是漢字書寫的一種演變,筆畫飛動,形狀變化較多。古代漢字的寫法更加工整,筆畫規範。隨着時間的推移,漢字書寫逐漸演化成了現代的樣式。
例句
1. 他在自己的《草書韻會》中記錄了許多漢字的發音和韻律。
2. 這本《草書韻會》的字迹雖然潦草,但是十分有藝術感。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草書、韻書、書法、藝術、字體等。
近義詞:行書、草隸、草書體等。
反義詞:楷書、隸書、篆書等。
希望以上的回答對您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