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書韻會的意思、草書韻會的詳細解釋
草書韻會的解釋
《草書韻會》5卷二冊,金張天錫編纂,集漢章帝、史遊、張芝等至金朝趙秉文、王萬慶等258位名家草書之字形,按上平聲、下平聲、上聲、去聲、入聲等韻部順序排字,前有金哀宗正大八年(1231)趙秉文序,末有正大八年樗軒老人<完顔璹>題跋。
詞語分解
- 草書的解釋 漢字六體中繼甲骨文、金文、隸書、楷書之後出現的一種書法字體。特點是筆畫相連,書寫時速度快 詳細解釋漢字字體名。草書之稱,為隸書通行後的草寫體,取其書寫便捷,故又名草隸。 漢章帝 好之, 漢 魏 間
- 會的解釋 會 (會) ì 聚合,合攏,合在一起:會合。會審。會話。 多數人的集合或組成的團體:會議。開會。 重要的或中心的城市:都(?)會。省會。 彼此見面:會面。會見。 付錢:會賬。會鈔。 理解,領悟,懂:會
專業解析
草書韻會是元代書法家李桓編纂的草書字形彙編典籍,成書于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該書以韻部為綱目,系統整理漢至元代名家草書字形,收錄張芝、王羲之、懷素等百餘位書家墨迹,每字下标注書家姓名,是研究草書發展脈絡的重要文獻依據。全書共五卷,依《禮部韻略》分韻編排,首卷附有《草訣》等書法理論文獻,呈現了宋元時期草書規範化整理的學術特征。該典籍對明代《草訣百韻歌》等字書編纂産生直接影響,現存版本以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元刻本最為完整。
網絡擴展解釋
“草書韻會”是金代書法家張天錫編纂的一部草書字典,具有重要的書法文獻價值。以下從定義、内容、曆史意義等方面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與背景
《草書韻會》成書于金哀宗正大八年(1231年),由張天錫編撰,收錄了從漢章帝到金代共257位名家的草書字形。其核心目的是為草書學習者提供字形規範,按韻部分類編排,是早期系統整理草書字體的工具書。
2.内容與編排方式
- 收錄範圍:涵蓋漢至金代書法家作品,包括史遊、張芝、趙秉文等名家,共258人(部分版本記載為257人)。
- 結構:全書5卷,按“上平聲、下平聲、上聲、去聲、入聲”五韻部排字,便于檢索。
- 序跋:書前有趙秉文所作序言,書末附金代樗軒老人(完顔璹)的題跋。
3.曆史意義與版本流傳
- 開創性:作為較早按韻部編排的草書字典,它推動了草書字形的規範化和普及,是書法史上的重要文獻。
- 版本演變:
- 元代增補:元末加入鮮于樞的草書,更名為《草書集韻》,但刻工粗糙。
- 後世翻刻:明代蜀邸翻刻本删去金人序跋,日本亦有複刻版本。現存最早的版本為日本複刻明洪武本,原為羅振玉舊藏。
4.影響與評價
- 學術價值:雖在書法史研究中關注度較低,但為研究草書演變提供了珍貴資料。
- 實踐意義:通過集錄曆代名家字形,成為草書學習者的重要參考,促進草法傳承。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字形或版本細節,可查閱《淳化閣帖》等宋代文獻對比學習,或參考日本複刻本的影印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北周不啻天淵椎殺初祖麤定彫蟲小技低眉折腰定苗樊蠻臯陰咯騰公闱鈎爪歸聚黃闱基本功及不得一腳指金背沮短愧不敢當連篇累牍栗斯梨雲夢隆暑毛咕夢松南北選女館泡罩塔朋侶朋錫漂輕匹雛皮冠丕丕基齊暾果栖蝸權疑然信三生有幸上路上元夫人纔可失迎瘦容受土順腦順頭鎖連讨人厭天才論天矚曈胧焞耀拖日氣蚊子樹賢牧宵明亵服卸篆心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