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鼓的意思、書鼓的詳細解釋
書鼓的解釋
擊樂器。鼓身扁圓,兩面蒙皮。是北方曲藝大鼓書的伴奏樂器。
詞語分解
- 書的解釋 書 (書) ū 成本的著作:書籍。書刊。書稿。書香。書卷氣(指在說話、作文、寫字、畫畫等方面表現出來的讀書人的風格)。書生氣(指讀書人脫離實際的習氣)。 信:書信。書劄。書簡。書函。 文件:證書。說明
- 鼓的解釋 鼓 ǔ 打擊樂器,圓柱形,中空,兩頭蒙皮:鼓樂(?)。鼓角(僶 )。大鼓。 形狀、聲音、作用像鼓的:耳鼓。石鼓。 敲擊或拍打使發出聲音:鼓吹。鼓噪。 發動,使振作起來:鼓勵。鼓動。鼓舞。一鼓作氣。 高
網絡擴展解釋
書鼓是中國傳統擊奏膜鳴樂器,主要用于北方曲藝的伴奏,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形制與結構
- 鼓身扁圓,鼓框由木制,兩面蒙牛皮或羊皮,邊緣用鼓釘固定。尺寸分大小兩種:大者鼓面直徑約30厘米、高8厘米;小者直徑約22厘米、高6厘米。演奏時通常懸于鼓架上,用單籤或雙籤敲擊。
2.用途與曲種
- 書鼓是北方多種“大鼓書”的核心伴奏樂器,包括京韻大鼓、西河大鼓、梅花大鼓等。其節奏控制對曲藝表演的叙事性和情感表達起關鍵作用。
3.民族與地域分布
- 主要流行于漢族地區,尤其在北方廣泛使用,但布依族也将其稱為“手鼓”,用于本民族音樂活動。
4.曆史發展
- 作為傳統曲藝的重要載體,書鼓伴隨鼓書藝術發展,成為說唱音樂中不可或缺的樂器,兼具文化傳承和音樂表現功能。
5.演奏特點
- 演奏者通過敲擊力度和節奏變化配合說唱内容,營造氛圍或模拟情節中的聲響(如馬蹄聲、雷雨聲等)。
如需更全面的信息,可參考相關音樂學資料或曲藝研究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詞語解析
《書鼓》(shū gǔ)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下面對這個詞語進行詳細解析。
拆分部首和筆畫
《書鼓》的首字是“書”(shū),部首是“言”(yán),總共有4個筆畫。次字是“鼓”(gǔ),部首是“音”(yīn),總共有13個筆畫。
來源
《書鼓》這個詞源于古代傳統戲曲中的兩種表演形式,即“書”和“鼓”。其中,“書”是指戲曲演員在表演時需要背誦台詞,而“鼓”則是指有節奏性的打鼓和伴奏。由于這兩種表演形式在戲曲演出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人們将這兩個詞合二為一,形成了《書鼓》這個詞語。
繁體漢字
《書鼓》在繁體漢字中的寫法為“書鼓”。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書寫形式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然而,關于《書鼓》這個詞沒有明确的古代寫法記錄。
例句
1. 我非常喜歡看京劇,特别是演員唱念做打的時候,他們的《書鼓》精彩紛呈。
2. 作為一個藝術愛好者,我喜歡學習傳統戲曲的演唱和打鼓,尤其喜歡練習《書鼓》。
組詞
1. 書畫:shū huà,指書法和繪畫。
2. 鼓樂:gǔ yuè,指以鼓為主的音樂形式。
3. 書法:shū fǎ,指用筆墨寫漢字的藝術形式。
近義詞和反義詞
1. 近義詞:戲曲、舞台劇、戲劇
2. 反義詞:詩詞、小說、散文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