恕躬的意思、恕躬的詳細解釋
恕躬的解釋
謂躬行仁愛之道。 漢 荀悅 《漢紀·昭帝紀》:“尅己恕躬,好問力行,動而從義,不以縱情,是謂治主。”
詞語分解
- 恕的解釋 恕 ù 原諒,寬容:恕宥。恕諒。恕罪。寬恕。饒恕。恕我直言。 以自己的心推想别人的心:恕道。忠恕。 筆畫數:; 部首:心; 筆順編號:
- 躬的解釋 躬 ō 身體。 自身,親自:反躬自問。躬行實踐。事必躬親。 彎曲身體:鞠躬。躬身下拜。 筆畫數:; 部首:身;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恕躬”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shù gōng,其核心含義為躬行仁愛之道,即通過自身實踐來踐行仁愛理念。以下為詳細解析:
1.詞義解析
- 核心含義:指親身實踐仁愛之道,強調将寬恕、仁德的理念付諸行動。
- 詞素拆分:
- “恕”:本義為寬厚待人、推己及人,如《論語》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體現此意。
- “躬”:意為“親自、親身”,如“事必躬親”。
2.典籍出處
- 該詞最早見于東漢史學家荀悅的《漢紀·昭帝紀》:“尅己恕躬,好問力行,動而從義,不以縱情,是謂治主。”
此處指統治者應克制私欲、踐行仁德,以成為賢明君主。
3.語境應用
- 多用于曆史文獻或文言表述中,描述人物通過自我約束和實際行動體現仁愛精神。例如:“恕躬以治民,寬厚以安邦。”
4.近義延伸
- 類似表達包括“躬行仁義”“克己複禮”等,均強調将道德理念轉化為具體行為。
如需進一步了解典籍原文或相關曆史背景,可參考《漢紀》等史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恕躬的意思
恕躬(shù gōng)是一個成語,意思是為自己讓步、謙讓。它強調一個人應該能夠尊重他人的意見和權益,以及能夠體諒别人的難處。
拆分部首和筆畫
恕字的部首是心,表示與心有關。它由7個筆畫組成。
躬字的部首是身,表示與身體有關。它由13個筆畫組成。
來源
恕躬最早出現在《禮記·學記》中,原意是指學者應該謙虛自重,反思自身的言行。後來,這個詞彙逐漸演變為表達個人向他人謙讓的姿态。
繁體
恕躬的繁體字為「恕鞏」,不過在現代中國,通常使用簡體字「恕躬」。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恕的字形與現在大緻相同,隻是在字形上略有差别。躬的古代字形為「身」加上一個類似「盅」的部分,表示一種彎曲的姿勢。
例句
他在與同事的争論中恕躬讓步,以維護團隊的和諧。
組詞
諒解、包容、寬容、寬恕
近義詞
謙讓、讓步、忍讓
反義詞
固執、強硬、頑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