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庶長的意思、庶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庶長的解釋

(1).妾所生之長子。 漢 班固 《白6*虎通·姓名》:“適長稱伯, 伯禽 是也;庶長稱孟, 魯 大夫 孟氏 是也。”《左傳·隱公元年》“ 惠公 元妃 孟子 ” 唐 孔穎達 疏:“《禮緯》雲:‘庶長稱孟。’然則適妻之子長者稱伯,妾子長於妻子則稱為孟,所以别適庶也。”

(2).官爵名。 春秋 時 秦 國設置,掌握軍政大權,相當于卿。 商鞅 變法,制定二十級爵,從第十級到第十八級,屬于庶長一等。 漢 襲 秦 制,也置庶長。《左傳·襄公十一年》:“ 秦 庶長 鮑 、庶長 武 帥師伐 晉 以救 鄭 。”《漢書·百官公卿表上》:“﹝爵:﹞十,左庶長;十一,右庶長……十七,駟車庶長;十八,大庶長。” 顔師古 注:“庶長,言為衆列之長也。”參閱《後漢書·百官志》“關内侯” 劉昭 注引 漢 劉劭 《爵制》

(3).複姓。見《通志·氏族四》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庶長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庶長”一詞在曆史與文獻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家庭地位

指妾所生的長子。古代嫡庶制度下,正妻之子為“嫡”,妾之子為“庶”,其中庶子中的長子被稱為“庶長”。例如《白虎通·姓名》提到“庶長稱孟”,《左傳》中也有相關記載。


二、官職與爵位

  1. 春秋戰國時期
    秦國設“庶長”為官職,掌握軍政大權,地位相當于卿。商鞅變法後,将爵位分為二十級,其中第十級(左庶長)至第十八級(大庶長)均屬“庶長”範疇,如大庶長負責輔佐國君處理政務。

  2. 漢代沿襲
    漢承秦制,保留了庶長爵位,但具體職能有所調整。


三、姓氏

“庶長”作為複姓存在,見于《通志·氏族四》等文獻,但後世罕見。


四、讀音差異

不同文獻對讀音标注存在分歧:


該詞需結合曆史背景和語境理解,既涉及宗法制度中的家庭地位,也是秦漢代重要的官職爵位名稱,同時作為姓氏存在。

網絡擴展解釋二

庶長的意思

庶長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官職低微的官吏。在古代封建社會中,有貴族與平民之分,而庶長指的就是平民出身或低級貴族的官員。

拆分部首和筆畫

庶長這個詞的庶字拆分開來,是由“廣”部和“木”部組成,其中“廣”部是指底部的部首,表示“廣闊的地方”,而“木”部則是指上部的部首,表示“木頭”之意。長字則由“長”部組成,這個字由“長”部構成,表示“長久”或者“長遠”之義。

來源

庶長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中國曆史,是一種形容低級官員的詞語。在古代,國家為了管理和掌握統治,設立了許多官職,其中包括貴族和平民出身的官員。庶長這個詞就是用來形容平民出身或低級貴族的官員的稱謂。

繁體

庶長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庶長」。

古時候漢字寫法

庶長在古代漢字的寫法稍有不同,「庶」字的寫法為「庀冘。」而「長」字則寫作「長々镸長」。

例句

1. 他是庶長出身,但憑借自己的努力,一步步晉升為高級官員。

2. 這個官府裡的庶長都是些品行不端的人,不值得信任。

組詞

庶餘、庶民、庶幾、庶務

近義詞

庶吏、庶員、庶官

反義詞

貴長、上長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