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暴的意思、疏暴的詳細解釋
疏暴的解釋
亦作“疎暴”。猶粗暴。亦指粗暴的人。《新唐書·孔緯傳》:“時 天武 都頭 李順節 ,疏暴人也,以 浙西 節度使兼平章事。”《明史·興宗孝康皇帝傳》:“惟仁不失於疎暴,惟明不惑於邪佞。”
詞語分解
- 疏的解釋 疏 ū 去掉阻塞使通暢:疏導。疏通。疏浚。疏解(?)。 分散:疏散。仗義疏財。 事物間距離大,空隙大,與“密”相對:疏密。疏松。疏朗。疏曠。疏闊。疏落(?)。稀疏。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不親密,關系遠
- 暴的解釋 暴 à 強大而突然來的,又猛又急的:暴雷。暴病。 * 。暴力。暴漲。暴發。風暴。暴風驟雨(亦喻聲勢浩大、發展迅猛的群衆運動)。 過分急躁的,容易沖擊的:脾氣暴躁。暴跳如雷。 兇惡殘酷的:兇暴。暴虐。暴君
網絡擴展解釋
“疏暴”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析:
1.基本釋義
- 含義:指“粗暴”或“粗暴的人”。該詞為形容詞時形容性格急躁、粗野;作名詞時則指代具有這種特質的人。
- 異體形式:古籍中亦寫作“疎暴”,如《明史》中“疎暴”與“疏暴”互通。
2.字詞分解
- 疏(shū):本義為疏通、疏遠,引申為疏忽、生疏。在“疏暴”中可能暗含“關系疏離”或“行為粗疏”之意。
- 暴(bào):此處讀作bào,指猛烈、急躁或兇惡,如“暴躁”“暴虐”。
3.文獻例證
- 《新唐書·孔緯傳》提到李順節為“疏暴人”,描述其性格粗暴,身居高位(浙西節度使兼平章事)。
- 《明史·興宗孝康皇帝傳》以“疎暴”與“邪佞”對比,強調仁德需避免疏暴的品性。
4.用法說明
- 語境:多用于曆史文獻或描述人物性格,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
- 近義詞:粗暴、暴躁、兇暴。
- 反義詞:溫和、仁厚、謙遜。
5.補充說明
- 部分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标注其英文釋義為“rude and violent”,進一步印證“粗野且具攻擊性”的核心語義。
如需查看更多例證或詳細古籍原文,可參考《新唐書》《明史》等相關文獻,或查閱、6、9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疏暴
疏暴(shū bào)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指的是疏導發洩或抒發怒氣、壓抑的情緒。
疏暴的拆分部首是疒(病)和日(太陽),疒部表示與疾病有關,而日部表示太陽的光輝。這個詞源于古代人們通過向陽光祈福來驅除疾病的習俗,而在意義上演變為釋放内心積郁。
在繁體中,“疏暴”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代,疏暴的漢字寫作「疎暴」,其中「疏」在古代有疏散、疏通的意思,「暴」用于表示發洩。古人普遍認為,通過發洩一些消極情緒可以使人身心愉悅,增強身體的抵抗力。
以下是一個使用疏暴的例句:
最近工作壓力很大,我有時候會找一個安靜的地方,大聲地疏暴一番,讓自己感覺好些。
與疏暴相關的詞語有:
1. 疏導(shū dǎo):疏通、引導。
2. 發洩(fā xiè):抒發、傾訴。
3. 宣洩(xuān xiè):發洩、顯露出來。
相反的詞語是:
1. 擠抑(jǐ yì):壓抑、克制。
2. 忍耐(rěn nài):忍受、忍住。
3. 養護(yǎng hù):修養、保養。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