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霜砧的意思、霜砧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霜砧的解釋

寒秋時搗衣的砧聲。 唐 楊巨源 《長城聞笛》詩:“孤城笛滿林,斷續共霜砧。” 宋 李之儀 《千秋歲·和人》詞:“人未老, 藍橋 謾促霜砧搗。” 元 馬臻 《漫成》詩之三四:“ 燕 山 楚 水曾為客,慣聽霜砧擣月明。”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霜砧”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但核心意象與寒秋時節的蕭瑟氛圍相關。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後的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霜砧”由“霜”(指秋霜或寒冷天氣)和“砧”(搗衣石或捶打器具)組成,字面可理解為“寒秋時搗衣的砧聲”。它常被用于文學作品中,通過聲音與季節的結合,營造冷寂、凄清的意境。

  2. 引申與象征

    • 寒冷刺骨的天氣:部分解釋認為,“霜砧”也可比喻嚴寒刺骨的天氣。
    • 秋日蕭瑟的意象:在詩詞中,它常與孤城、笛聲、月光等元素結合,如唐代楊巨源詩句“孤城笛滿林,斷續共霜砧”,烘托秋夜的寂寥。
  3. 使用場景
    主要用于古典文學或詩歌創作,例如宋代李之儀《千秋歲·和人》中“藍橋謾促霜砧搗”,元代馬臻《漫成》中“慣聽霜砧搗月明”,均以搗衣聲暗喻季節更替與離愁别緒。

  4. 字義拆解

    • 霜:既指自然界的霜凍,也象征白色、寒冷或歲月(如“霜鬓”)。
    • 砧:指捶打衣物、金屬時墊在底下的石闆或木闆,如“砧闆”。
  5. 常見誤解
    部分資料将“霜砧”歸為成語,但更權威的文獻多将其視為描述性詞語,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避免與“風刀霜劍”等真正形容嚴寒的成語混淆。

“霜砧”是古典文學中極具畫面感的詞彙,既寫實(寒秋搗衣聲),又抒情(渲染孤寂心境)。如需進一步了解其詩詞用例,可參考《長城聞笛》《千秋歲·和人》等作品。

網絡擴展解釋二

霜砧的意思

《霜砧》是一個漢字詞語,它指的是冬天因大風而形成的霜凍天氣。在寒冷的冬季,當大風吹過時,霜會在地面凝結,形成類似砧闆的結構,因此得名為霜砧。

拆分部首和筆畫

根據《康熙字典》,霜砧的拆分部首是雨和石,其中雨表示水的形态,石表示冰。由此可見,霜砧是與冰水相關的。

霜砧的拆分筆畫是7畫,其中“霜”部分是6畫,而“砧”部分是1畫。

來源和繁體

《霜砧》一詞最早出現在《文獻通考·理工略·天地·氣象》一書中,這本書是清代的一部百科全書。霜砧一詞描寫了一種特定的冰凍現象,和季節及天氣相關,因此成為一個獨特的詞語。

在繁體中,霜砧的寫法與簡體漢字相同,沒有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書寫中,霜砧的寫法與現代相比有些差異。據《古今字典·康熙字典》所示,霜在古代寫作“霜”,砧在古代寫作“砧”。這種寫法在古代文學作品和古代文字中使用頻率較高。

例句

1. 寒冬之時,大風呼嘯,原野上升起了一座座霜砧。

2. 霜砧嚴寒,寒風刺骨,這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節。

組詞

1. 霜凍:指由于低溫天氣而形成的霜和冰。

2. 砧闆:由于形狀與霜砧相似,因此得名,是一種用于敲打或修整物品的工具。

近義詞

類似于霜砧的意思,可以使用近義詞“冰砧”,指的是冷天中的凍結情況。

反義詞

霜砧的反義詞可以是“春暖花開”,用于形容春天的溫暖和花朵盛開的景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