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霜穗的意思、霜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霜穗的解釋

指秋熟的莊稼。 宋 蘇轼 《東坡》詩之四:“秋來霜穗重,颠倒相撐拄。” 清 鄭燮 《滿江紅·田家四時苦樂歌》詞:“霜穗未儲終歲食,縣符已索逃租戶。”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霜穗”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多個來源綜合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霜穗(拼音:shuāng suì,注音:ㄕㄨㄤ ㄙㄨㄟˋ)指秋熟的莊稼。這一解釋在多個權威來源中均有提及,例如宋代蘇轼《東坡》詩中的“秋來霜穗重,颠倒相撐拄”,以及清代鄭燮詞作中的“霜穗未儲終歲食”,均以“霜穗”代指秋季成熟的谷物。


二、字義分解

  1. 霜:
    • 本義為接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凝結成的白色細微顆粒(如“晨霜”),後引申為白色(如“霜鬓”)或寒冷(如“霜凍”)。
  2. 穗:
    • 指稻麥等植物的花或果實聚生在莖頂的部分(如“麥穗”),也指絲線、布條等制成的下垂裝飾物(如“燈穗”)。

三、詩詞例證

  1. 蘇轼《東坡》:
    “秋來霜穗重,颠倒相撐拄”,描繪秋收時谷物沉甸甸的景象。
  2. 明代薛瑄《西郊看刈禾》:
    “蕭蕭滿地收霜穗,整整成摞積晚煙”,展現收割後莊稼堆積的場景。

四、相關用法

若需進一步了解詩詞背景或具體出處,可參考《東坡八首》《滿江紅·田家四時苦樂歌》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霜穗

霜穗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包含着豐富的意義。下面将為你詳細介紹。

意思

霜穗指的是在寒冷的天氣中形成的霜和由霜凍結形成的植物穗,特指稻穗的霜凍結晶。它是秋季到冬季的自然現象之一,是大自然的奇妙景色。

拆分部首和筆畫

霜字是由雨部和牛字旁組成,共有十一筆;穗字由禾字旁和卒字旁組成,共有十一筆。

來源

《霜穗》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學作品《史記·滑稽列傳》中的一個典故。它形象地描繪了霜凍結在稻穗上的景象,形成了這個詞的意象。

繁體

在繁體字中,霜穗的寫法與簡體字一緻。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經曆了演變和變化。然而,對于霜穗這個詞,它的寫法并沒有發生大的變動,依然與現代漢字書寫相似。

例句

1. 冬日的清晨,田野上的稻穗上結滿了晶瑩剔透的霜穗。
2. 農民小心翼翼地摘下霜穗,保證稻谷的質量和收成。

組詞

從霜穗這兩個字可以組成一些相關的詞彙,如霜降、穗花、穗穎等。這些詞彙都與霜穗有着密切的聯繫。

近義詞

與霜穗意思相近的詞彙有霜花、霜雪、冰霜等。這些詞彙都指代着冬季的寒冷氣候下形成的自然現象和景觀。

反義詞

與霜穗意思相反的詞彙有綠葉、鮮花、夏日等。這些詞彙表示了春夏季節的繁榮和生機。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