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衰草;枯草。 唐 李白 《覽鏡書懷》詩:“自笑鏡中人,白髮如霜草。” 唐 白居易 《答夢得秋庭獨坐見贈》詩:“霜草欲枯蟲思急,風枝未定鳥栖難。” 宋 陸遊 《貧甚作短歌排悶》:“即今白髮如霜草,一飽茫然身已老。”
(2).相思草的别名。 南朝 梁 任昉 《述異記》卷上:“今 秦 趙 間有相思草,狀如石竹而節節相續。一名斷腸草,又名愁婦草,亦名霜草。”
霜草是漢語中兼具自然屬性與文學意象的複合詞彙,其釋義可從以下三個維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指秋季經霜後枯萎的草本植物,特指耐寒性強或經霜後形态特征顯著的草類。《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定義為"經霜的草",多用于描述自然物候現象。例如白居易《村夜》中"霜草蒼蒼蟲切切",即以霜草描繪深秋草木凝霜的蕭瑟景象。
二、文學意象 2.白發隱喻
在古典詩詞中,霜草常借喻斑白頭發,通過"霜"的白色特征傳遞年華老去之意。如李白《秋浦歌》"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雖未直用"霜草",但後世文人在同類語境中多以此詞代指白發。
陸遊《霜草》詩雲"入冬殊未覺,今日始霜草",通過霜草營造孤寂清冷的意境,此用法在唐宋詩詞中形成固定意象群,成為秋冬季候的典型符號。
三、引證溯源 《漢語大詞典》收錄該詞條時,除基本植物屬性外,特别标注其"亦喻指白色須發"的引申義,印證了詞彙在曆史語用中的雙層含義發展軌迹。
“霜草”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信息整理而成:
衰草/枯草
指經霜後枯萎的草,常用于描繪秋冬蕭瑟的自然景象。例如:
相思草的别名
據南朝梁·任昉《述異記》記載,相思草因“狀如石竹而節節相續”,别名“斷腸草”“愁婦草”或“霜草”,多用于寄托離别愁緒。
如需進一步查閱,可查看漢典、古詩文用例等來源。
庵庵百植便地并命不來氣揣量除名刺察黨邪陷正疊連疊繞斷壁斷齑塊粥躲風多功能鳳藻焚化姑娘固執成見海量駭人聞見寒竹河清海晏鴻教呼翕攪棒芥末久假不歸攫取拘集流星錘壟田落星石鹿視茫茫苗末拿捏匿年奴隸主盤舞牆報牽鹽起蕩啓機清顯驅騁聲施守狗水櫃水精悚動耥稻套服跳變拖牢洞玩笑萬應靈丹未來派吳越小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