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缞麻的意思、缞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缞麻的解釋

粗麻布喪服。 晉 葛洪 《抱樸子·譏惑》:“餘之鄉裡,先德君子,其居重難,或并在衰老。於禮唯應縗麻在身,不成喪緻毀者,皆過哀啜粥,口不經甘。”《新五代史·雜傳·馬缟》:“縗麻喪紀,所以别親疏,辨嫌疑。” 清 唐甄 《潛書·有歸》:“縗麻饗祀,事死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缞麻”是一個與喪服相關的詞語,由“缞”和“麻”兩部分構成:

  1. “缞”的含義
    讀作cuī,指古代喪服中的粗麻布上衣,如《儀禮》中提到的“斬衰”(最重的喪服)即用粗麻布制成。這類服飾在喪禮中象征哀悼。

  2. “麻”的關聯
    指制作喪服的材料,即粗麻布。古代喪服多用未加工的苎麻、大麻等植物纖維編織,質地粗硬,體現喪禮的簡樸莊重。苎麻作為中國古代重要纖維作物(),其粗纖維可能被用于此類用途。

  3. 文化背景補充
    古代“五服制度”中,喪服按親疏關系分等級,“缞”對應不同粗細的麻布。例如:

    • 斬衰(cuī):最粗的生麻布,服期三年;
    • 齊衰(zī cuī):稍細的熟麻布,服期數月到三年不等。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喪服制度或麻類紡織工藝,可參考曆史文獻或紡織史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缞麻

缞麻是一個中文詞彙,它指的是一種用棉紗、麻線等編織而成的細薄繩線,常用于制作網袋、縫紉和裝飾等。下面将會介紹它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字形、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一些相關詞彙。

拆分部首和筆畫

缞麻的拆分部首是缶(fǒu)和麻(má),它共有11畫。

來源

缞麻一詞最早出現在《爾雅》一書中,是中國古代最早的字典之一。它由缞和麻兩個字組合而成。

繁體

在繁體字中,缞麻的寫法為襍麻。繁體字形相對于簡體字增加了一些筆畫和結構上的複雜性。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缞麻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隨着時間的推移,漢字的形态逐漸發生變化。然而,缞麻一詞在不同時期維持着基本的意義和形狀。

例句

1. 她用缞麻編織了一個漂亮的袋子。

2. 這條缞麻線很結實,適合做大型織物。

組詞

缞麻的一些相關詞彙有:
- 缞線:用缞麻制成的線
- 缞袋:用缞麻編制的袋子
- 麻繩:由麻制成的繩子等。

近義詞

近義詞包括麻線、麻繩,它們可以替代缞麻在相同語境中使用。

反義詞

缞麻的反義詞可能是其他種類的細薄繩線或線材。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