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衰薾的意思、衰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衰薾的解釋

見“ 衰苶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衰薾”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主要用于文言或學術研究語境。其含義可從字義和文獻用例兩方面進行解釋:

一、字義解析

  1. 衰 (shuāi / cuī):
    • 本義指用草編織的雨衣(蓑衣),後引申為力量、強度、規模等的減弱、減退、衰落。讀 shuāi 時,表示“衰弱”、“衰退”、“衰老”等義。讀 cuī 時,常用于古代喪服制度(如“斬衰”、“齊衰”),表示等級不同的喪服,也引申為按一定等級遞減。
  2. 薾 (ěr):
    • 本義指草木枯萎、凋零、衰敗的樣子。《說文解字》釋為“華盛”,但後世文獻多取其“衰敗”之意。

二、詞彙“衰薾”的含義 “衰薾”是由“衰”和“薾”兩個同義或近義字組合而成的複合詞,屬于并列結構。其核心含義是:

三、文獻用例與權威釋義

  1. 《漢語大詞典》(權威大型語文工具書):
    • 對“衰薾”的釋義為:“萎靡,萎弱。” 該釋義簡潔準确地概括了其核心含義,指精神不振、力量衰弱的狀态。
    • 例證引用了明代宋濂的《題李息齋竹》:“至正丙午三月廿又四日,予見之於劉君之所,衰薾殊甚。” 此句描寫所見之竹(或人)精神萎靡、衰弱不堪的樣子。
  2. 《辭源》(側重古漢語和文史的工具書):
    • 雖未直接收錄“衰薾”詞條,但對“薾”的釋義明确指向“花繁盛貌”和“疲困貌”。在複合詞“衰薾”中,“薾”取“疲困貌”之義,與“衰”結合,強化了衰敗疲弱之意。
  3. 古代詩文用例:
    • 除《漢語大詞典》所引宋濂文例外,“衰薾”亦可見于其他古籍,多用于描繪植物凋零、人精力衰退或國家氣運衰微。例如,形容草木:“草木衰薾”;形容人:“形容衰薾”;形容國勢:“國勢衰薾”。這些用法均指向生機衰退、力量枯竭的狀态。

“衰薾”是一個古雅詞彙,意指凋零、枯萎、衰敗、疲弱,常用于描述植物失去生機、人或事物精力耗盡、氣勢萎靡的狀态。其核心在于表達一種生機活力喪失殆盡的衰微景象。理解該詞需結合“衰”的“減弱”義和“薾”的“凋敗”義。

網絡擴展解釋

“衰薾”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文言詞彙,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文獻出處

  1. 宋代梅堯臣《和宋中道喜至次用其韻》:“自惟體衰薾,寧堪事艱辛。”——以“衰薾”自述體弱難以承擔辛勞。
  2. 宋代王安石《與耿天骘書》之一:“歲月如流,日就衰苶。”——感歎隨時間流逝逐漸衰弱。
  3. 清代馮桂芬《上林督部師書》:“年才四十而衰苶如五六十。”——描述未老先衰的狀态。

用法說明

若需進一步探究其他古籍用例,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佩文韻府》等工具書。

别人正在浏覽...

不根之論猜讒長決癡心妄想崇玄館出海代名詞大羅氏道死短慮二祧遏折分金掰兩伏讀幹蘭更衣曲鬼丹歡戚戽篼魂色昏忘淴浴蔣生徑鲛绡介次及期絕口不道舉烽叩安列女傳輪光麻痹大意賣荒賣力沒有說的猛浪密葺葺南溪樵柯趣寄人犧日和風暖儒行塞拉利昂三箧眚禮深衷視息十月桃說謊嵩岑松鍼屠酥忘昧萬賴俱寂玩興無口詩令無妄之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