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刷盪 ”。
(1).洗濯;蕩滌。《文選·左思<吳都賦>》:“﹝鳥﹞泛濫乎其上,湛淡羽儀,隨波參差,理翮整翰,容與自玩,雕啄蔓藻,刷盪漪瀾。” 呂延濟 注:“刷蕩毛羽於湍瀨之上也。”
(2).亦作“ 刷蕩 ”。蕩除。《隋書·高祖紀上》:“手運璣衡,躬命将士,芟夷姦宄,刷蕩氣祲,化通冠帶,威震幽遐。”《資治通鑒·唐高祖武德元年》:“ 皇太主 遣大卿 張權 、鴻臚卿 崔善福 賜 李密 書曰:‘今日以前,鹹共刷蕩,使至以後,彼此通懷。七政之重,佇公匡弼,九伐之利,委公指揮。’”《舊唐書·高祖紀》:“朕受命君臨,志存刷蕩,申寃旌善,無忘寤寐。”
“刷蕩”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細微差異,主要可從以下兩方面理解:
洗濯、蕩滌
指用水清洗或沖刷物體表面,多用于描述鳥類整理羽毛的動作。例如《吳都賦》中“刷蕩漪瀾”一句,呂延濟注釋為“刷蕩毛羽於湍瀨之上也”,即鳥類在水波中梳理羽毛。
蕩除、清除
引申為掃除、平定之意,常見于曆史文獻中的政治或軍事語境。如《隋書》記載隋高祖“芟夷姦宄,刷蕩氣祲”,指清除奸邪、平定災禍;《資治通鑒》中“鹹共刷蕩”則表達共同清除舊怨、達成和解的意圖。
以上解釋綜合了《吳都賦》《隋書》《資治通鑒》等文獻用例,需注意不同語境下的具體含義差異。
刷蕩在漢語中有多個意思,其中一個意思是指迅速而有力地劃過、掃過。這種動作往往帶有沖擊、激勵或者快速的特點。刷蕩還可以指掃除、清潔或清理掉一切雜亂的東西。
刷蕩由刀(刂)和草(艹)兩個部首組成。
刷蕩的拆分筆畫是12畫。
刷蕩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莊子》一書中,當中的“刷然東山而去,狼齧骨而笑”的描述引發了刷蕩這個詞的意義。現代對這個詞的解釋更多是衍生出來的含義。
在繁體字中,刷蕩保持不變。
古時候的刷蕩字寫法略有不同。在古代,刷是用“刂+聿”的組合,蕩則是用“草+弓”的組合。這種寫法和現代略有區别。
1. 他迅疾地刷蕩着岸邊的雜草。
2. 她用毛刷蕩去了頑固的污漬。
刷蕩作為一個動詞,可以和其他詞彙搭配組成短語,如刷蕩心境、刷蕩煩惱、刷蕩人生等。
刷蕩的近義詞包括刷過、擦過、掃過等。
刷蕩的反義詞可以有輕輕擦過、輕撫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