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喻晚年。 明 徐渭 《啟諸南明侍郎》之一:“儻承照於收榆,即復就烹,亦安心於結草。”參見“ 收之桑榆 ”。
“收榆”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兩種解釋,需結合文獻和權威來源進行辨析:
根據高權威性來源(),其本義指倒下的榆樹,常比喻人事衰敗或家道中落。榆樹本為高大挺拔的象征,若傾倒則暗示事物由盛轉衰,如家族沒落、事業失敗等場景。
部分文獻(如、)提出該詞可引申為晚年之意,源自明代徐渭《啟諸南明侍郎》中“傥承照於收榆”的用法。此處的“收榆”與成語“收之桑榆”關聯,而“桑榆”在古漢語中常借指日落時分或人生暮年,故存在語境化引申。
建議:若用于文學創作,需明确上下文邏輯;若學術引用,建議核查《漢語大詞典》或《辭源》原始釋義。
收榆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彙,其中,“收”是一個動詞,表示将東西聚集起來或把它們取來;“榆”是一個名詞,指的是一種樹木,也是榆樹的别稱。
“收”字的部首是手,它的筆畫數是3。
“榆”字的部首是木,它的筆畫數是12。
“收榆”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族巫師祭祀活動中的一種儀式,稱為“收榆儀”。在儀式上,祭司會找到榆樹作為祭祀的對象,以收集祈福或尋求保護。
在繁體字中,“收”字和“榆”字的書寫形式與簡體字相同,沒有變化。
古代漢字“收”和“榆”的寫法與現代有一些差别。古代的寫法更加繁複,對于“收”字來說,它的部首“手”在古代寫法中更加像是一個立體的手掌,而“榆”字的古代寫法則更加彎曲,樹枝和樹葉的形象更加明顯。
1. 他把地上的榆葉一片片收拾起來。
2. 農民們在收榆子的時候,會相互幫助和分享。
收取、收集、榆樹、榆葉、榆木、榆皮、收成、收獲、收納、榆園
近義詞:聚集、集合、取得、收複
反義詞:散開、分散、失去、放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