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收刈的意思、收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收刈的解釋

收割。《詩·鄘風·載馳》“芃芃其麥” 漢 鄭玄 箋:“麥芃芃者,言未收刈,民将困也。” 宋 蘇轼 《謝雨文》:“寖罹焦爍之害,遂稽收刈之勤。” 碧野 《我們的力量是無敵的》第一章:“在村東郊的收刈了莊稼的野地上……排列了全團的隊伍。”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收刈”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一、基本含義

“收刈”讀作shōu yì,意為收割,主要指農作物的收獲行為。在農耕文化中,它體現了從種植到收獲的完整勞動過程,如《詩經·鄘風·載馳》中提到的“芃芃其麥”,漢代鄭玄注解為“麥芃芃者,言未收刈,民将困也”,說明未及時收割會導緻民生困頓。

二、引申意義

該詞也可比喻付出努力後獲得的成果,如提到“比喻努力後的回報”。例如宋代蘇轼在《謝雨文》中寫道“寖罹焦爍之害,遂稽收刈之勤”,借自然現象表達對豐收受阻的憂慮。

三、文學與曆史用例

  1. 古代文獻:除《詩經》和蘇轼作品外,碧野在小說《我們的力量是無敵的》中描述“收刈了莊稼的野地”,展現了具體場景中的使用。
  2. 現代語境:雖主要用于農業領域,但在文學或比喻性表達中仍可見其身影,強調成果的積累與收獲。

四、常見誤讀

需注意“刈”的正确讀音為yì(非“hài”),部分網頁可能存在注音錯誤。

總結來看,“收刈”既是一個具體的農事行為術語,也承載着文化隱喻,適用于描述從物質到精神層面的“收獲”。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現代用法,可參考《詩經》、蘇轼文集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收刈

收刈是一個動詞短語,通常用來描述農作物成熟後的收割工作。它指的是将莊稼的果實或谷物割下來并收集到一起。

拆分部首和筆畫: (手 辶)、 (刀 刂 厶)。其中,第一個部首是手部,第二個是刀。

來源:收刈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農耕社會。農民在秋天或成熟的季節,使用犁或刀具将農作物割下。這些莊稼被收集起來,經過加工和儲存,以供後續食用或出售。

繁體:收刈的繁體寫法為「收穫」。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收刈的寫法可能稍有不同,但基本上還是由「收」和「刈」組成。古代漢字的演變和書寫規範與現代漢字有所不同。

例句:他們昨天在田地裡收刈了莊稼。

組詞:豐收、收割、收成、刈取。

近義詞:收割、采收、收獲。

反義詞:播種、種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