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頭向下,屁股翹起。跪拜磕頭的樣子。 唐 韓愈 《祭河南張員外文》:“走官階下,首下尻高。” 清 王韬 《擇友說》:“若其猝逢顯士,則首下尻高,偶遇寒丁,則顔驕色變。”
“首下尻高”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語源:
最早見于唐代韓愈的《祭河南張員外文》:“走官階下,首下尻高。”,描述官員跪拜時的姿态。
清代王韬《擇友說》中也有引用:“若其猝逢顯士,則首下尻高,偶遇寒丁,則顔驕色變。”,進一步強化了成語的語境。
語法功能:
作謂語、定語或狀語,多用于描寫人的神态或動作。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完整出處,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首下尻高》是一個成語,意指一個人憨厚老實,沒有城府,沒有心計。通常形容人的為人直率、沒有心機。
《首下尻高》由3個漢字組成。
《首下尻高》一詞最早出現在《老子》一書中,意為頭部低,尾部高。根據《老子》的解釋,它指的是人的心境高尚,心平氣和。
《首下尻高》的繁體字為「首下尻高」。
根據古代漢字字典的記載,「首下尻高」在古代的寫法為「首下尻高」,并保持了現代的讀音。
1. 他雖然不會說甜言蜜語,但總是很實在,真是個首下尻高的人。
2. 這位老人一直保持着首下尻高的态度,得到了大家的尊重。
1. 首肯(shǒu kěn):表示同意或贊成。
2. 下屬(xià shǔ):指在職位或地位上等級較低的人。
3. 尻子(kāo zi):臀部。
4. 高尚(gāo shàng):指品德、道德等方面具有高度的、高貴的。
1. 心直口快:形容說話直率,不留心機。
2. 淳樸:形容人為人正直、純真。
1. 狡黠:形容人心機深,陰險狡詐。
2. 老于世故:形容人經驗豐富,有城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