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職惟賢的意思、授職惟賢的詳細解釋
授職惟賢的解釋
[order a title to the talent] 授予職位隻限有才德的人
詞語分解
- 授職的解釋 授予官職。《南齊書·武帝紀》:“各舉所知,隨才授職。”《兒女英雄傳》第三六回:“卻説 安公子 傳臚下來,授職用了編修。” 章炳麟 《謝本師》:“昔 戴君 與 全紹衣 并污僞命,先生亦授職為僞編修。”
- 賢的解釋 賢 (賢) á 有道德的,有才能的:賢明。賢德。賢能。賢良。賢惠。賢淑。賢哲。賢人。聖賢。禮賢下士。 敬辭,多指行輩較低的:賢弟。賢侄。賢契(對弟子或朋友子侄輩的敬稱)。 筆畫數:; 部首:貝; 筆
網絡擴展解釋
“授職惟賢”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 核心釋義:指在任命官員或選拔人才時,應以才能和品德作為唯一标準,而非其他無關因素(如出身、資曆、親疏關系等)。
詞源與出處
- 語出唐代:最早見于唐代薛登的《請選舉擇賢才疏》:“晉、宋之後,隻重門資,為獎人求官之風,乖授職惟賢之義。” 該文批判了當時按門第選拔官員的弊端,強調應回歸“惟賢”的用人原則。
結構與用法
- 語法結構:補充式成語,四字結構(授、職、惟、賢)。
- 用法場景:多用于政治、管理領域,形容公正的用人原則,可作謂語、定語或賓語。例如:“治國需秉持授職惟賢的理念。”。
近義與反義
- 近義詞:任人唯賢、選賢舉能。
- 反義詞:任人唯親、以貌取人。
現代意義
- 這一原則在現代社會仍具現實意義,強調組織管理中應注重能力與道德,避免裙帶關系或形式主義。
注音與繁體
- 拼音:shòu zhí wéi xián
- 繁體:授職惟賢。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的典故或例句,可參考唐代曆史文獻或相關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授職惟賢》: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
《授職惟賢》是一句成語,意為授予職位隻考慮人的才能和德行。
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授(手,扌):shǒu
職(耳):zhí
惟(心):wéi
賢(貝):xián
來源、繁體和古時候漢字寫法
《授職惟賢》源自《史記·孔子世家》中的一句話:“職至而不去者,為能人也;不肖而職至者,為愚陋也。”
繁體字寫法:授職惟賢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是經曆了多次的演變的,因此與現代略有不同。但是《授職惟賢》作為成語,其寫法并沒有太大的變化。
例句
授職隻看你是否具備才能和德行,這是公正而公平的。
領導不會因為個人關系來授職,隻有真正的賢才才能得到這個機會。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授予、職位、惟才是舉、賢。
近義詞:唯才是舉、重才重德。
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