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年高的人。 明 唐寅 《世壽堂詩》:“太平熙皞出壽人,皇風蒸煦壽域春。”
(2).使人長壽。 明 唐寅 《菊隱記》:“而醫亦壽人之道,必資草木以行其術。然非高蹈之士,不能精而明也。”
(3). 秦 樂歌名。《漢書·禮樂志》:“ 周 有《房中樂》,至 秦 名曰《壽人》。” 清 黃遵憲 《三哀詩·吳季清明府》:“我歌《壽人》曲,登堂來拜謁。”
“壽人”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可分為以下三類:
年高的人
指長壽或年長的人。例如明代唐寅在《世壽堂詩》中寫道:“太平熙皞出壽人,皇風蒸煦壽域春”。此用法多見于古代詩文,強調對長者的尊稱或對長壽的贊美。
使人長壽
指通過某種方式(如醫術、養生等)延長壽命。如唐寅在《菊隱記》中提到:“醫亦壽人之道,必資草木以行其術”,體現了傳統醫學與長壽理念的結合。
秦樂歌名
據《漢書·禮樂志》記載,周代《房中樂》在秦代改名為《壽人》,屬禮樂文化的一部分。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研究案例,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權威來源。
《壽人》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給人以長壽。
《壽人》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寸和人,寸部表示“長度”,人部表示“人類”。它的總筆畫數是16畫。
《壽人》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衛風·黃鳥》一詩中,原句為“壽人之蜩”,指的是壽命長的人。
《壽人》的繁體字為「壽人」。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壽人可以寫作「壽人」或者「壯人」。
1. 祝願你長壽健康,壽人無疆。
2. 他雖已過七旬,卻依然精神矍铄,真是一位壽人。
3. 好好保重身體,希望你成為一位百歲壽人。
1. 壽命:指人或物存在的時間長短。
2. 壽宴:慶祝長壽的宴席。
3. 人壽保險:保險公司提供的給予被保險人或其繼承人一定金額的金錢的保險。
長壽、長命、長壽人
短命、早逝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