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犬的意思、守犬的詳細解釋
守犬的解釋
守護宅舍的狗,看家的狗。《禮記·少儀》:“犬則執緤,守犬、田犬則授擯者,既受,乃問犬名。” 孔穎達 疏:“犬有三種:一曰守犬,守禦宅舍者也;二曰田犬,田獵所用也;三曰食犬,充君子庖廚庶羞用也。”《穆天子傳》卷三:“野馬、野牛四十,守犬七十。” 唐 陸龜蒙 《江墅言懷》詩:“樹少栖禽雜,村孤守犬重。”
詞語分解
- 守的解釋 守 ǒ 保持,衛護:守成(在事業上保持前人的成就)。守禦。守身(愛護自身,保持自己的品節)。守節。守恒。守望相助。墨守成規。 看管:看守。守護。 在一個地方不動:守株待兔。留守。 遵照:遵守。守法。守
- 犬的解釋 犬 ǎ 狗:獵犬。警犬。犬馬之勞。犬牙交錯。犬子(謙辭,對人稱自己的兒子)。桀犬吠堯(喻走狗一心為主子效勞)。 筆畫數:; 部首:犬;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守犬”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守護宅舍的狗,即看家狗。以下是詳細解釋及補充信息:
1.基本定義
- 釋義:守犬專指用于看守房屋、宅院的狗,主要功能是警戒和防禦外來侵擾。與“田犬”(狩獵犬)、“食犬”(食用犬)并列為古代犬的三大分類。
2.曆史與文獻依據
- 來源:最早見于《禮記·少儀》,其中記載:“犬則執緤,守犬、田犬則授擯者。” 孔穎達注釋進一步明确分類:“一曰守犬,守禦宅舍者也;二曰田犬,田獵所用也;三曰食犬,充君子庖廚庶羞用也。”。
- 其他典籍:如《穆天子傳》提到“守犬七十”,唐代詩人陸龜蒙在《江墅言懷》中亦有“村孤守犬重”的描寫,均印證其護衛職能。
3.相關詞彙與擴展
- 近義詞:看門犬、護院犬。
- 文化關聯:古代文獻中常以守犬象征忠誠與職責,如“犬吠之盜”等成語側面反映其警戒作用。
4.現代應用
- 雖然現代犬種分類更細化,但“守犬”一詞仍用于描述具有看護功能的犬類,如德牧、羅威納等護衛犬種。
以上信息綜合自多部典籍及詞典釋義,若需進一步查閱原始文獻,可參考《禮記》或相關漢語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守犬
守犬,指的是被訓練用來看守和保護家庭、財産的狗。它們通常具備忠誠、警覺和勇敢的品質,可以警戒和阻止潛在的威脅。
拆分部首和筆畫
守犬的拆分部首為宀和犬,分别表示“宀”房屋和“犬”狗,總筆畫數為11畫。
來源
守犬一詞最早出現在《爾雅·釋疑》中,用來形容守衛家園的狗。
繁體
守犬的繁體字為守犬。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守犬的寫法有一些變體,常見的有“守犭”或“狛犬”。這些字形中,“犭”表示犬,而“狛”是一種古代的神獸形象,也用來指代看門狗。
例句
1. 我的家裡有一隻忠誠勇敢的守犬,它能保護我們免受外界的威脅。
2. 這隻守犬非常警覺,一有陌生人接近就會發出警告。
組詞
守犬可以組成其他詞語,如:
1. 看守:指守衛和看管某個地點或事物。
2. 警犬:指經過訓練,用于輔助警察工作的狗。
近義詞
寵物狗、護衛犬、守衛犬
反義詞
家養貓、寵物貓、住家貓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