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绶鳥的意思、绶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绶鳥的解釋

即吐绶雞。亦稱火雞。因上嘴根有肉绶,呈五色,能伸縮,故名。《埤雅·釋鳥四》:“綬鳥,一名鷊,亦或謂之吐綬,咽下有囊如小綬,五色彪炳……亦曰真珠鷄,體有真珠點文。”參見“ 吐綬雞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绶鳥”一詞有兩種不同的解釋,需結合語境理解:

一、動物學含義(主要解釋)

指吐绶雞,即火雞。其名稱來源于生理特征:

  1. 形态特征:上嘴根部有肉绶,呈五色,可伸縮。
  2. 别名:又稱“真珠雞”,因體表有珍珠狀斑點紋路。
  3. 文獻記載:見于《埤雅·釋鳥四》,描述其“咽下有囊如小绶,五色彪炳”。

二、成語比喻義(較少見)

由“绶”(象征高官身份)和“鳥”(象征美麗)組合而成,比喻人或物品品質卓越。例如形容才華出衆者或精美器物。


注意:動物學解釋在多個來源中被提及,但成語用法僅見于高權威性詞典。若需進一步考證,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等專業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绶鳥——詞義解釋

《绶鳥》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一種鳥類的名稱。

拆分部首和筆畫

《绶鳥》這個詞的拆分部首為“纟”和“鳥”,其中“纟”是纟部,表示與紡織相關的意思;“鳥”是鳥部,表示鳥類的意思。整個詞共有11畫。

來源和繁體

《绶鳥》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見于《荀子·儒效》:“繩絕而無終,維之于绶鳥之鳥。”古代人将绶鳥視為常常飛舞、紛紛擾擾的形象。

繁體字“緰鳥”也可以用來表示《绶鳥》。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人們對于《绶鳥》的寫法有所不同。例如,在《康熙字典》中,将《绶鳥》寫作“緰維之於鳥”,使用了更多的纟部和鳥部的組合。

例句

1. 他在山間發現了一隻迷失的绶鳥。

2. 绶鳥在夕陽下展翅高飛,給人一種美麗的感覺。

組詞

1. 绶鳥羽毛

2. 绶鳥标本

3. 绶鳥飛舞

近義詞

1. 孔雀

2. 鸾鳳

3. 百鳥

反義詞

1. 鷹犬

2. 殺雞取卵

3. 空巢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