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受祿的意思、受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受祿的解釋

(1).接受福祉。《詩·大雅·假樂》:“宜民宜人,受祿于天。” 鄭玄 箋:“安民官人,皆得其宜,以受福祿於天。”

(2).接受俸祿。《禮記·表記》:“是故君有責于其臣,臣有死于其言,故其受祿不誣,其受罪益寡。”《史記·循吏列傳》:“臣居官為長,不與吏讓位;受祿為多,不與下分利。” 宋 秦觀 《謝及第啟》:“技莫能効,初如不戰而屈人;名宦亟成,更類無功而受祿。”

(3).授予俸祿。 漢 張衡 《應間》:“度德拜爵,量績受祿。”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受祿"的漢語詞典釋義與文化解析

一、核心釋義

"受祿"為動賓結構複合詞,釋義如下:

  1. 本義:接受俸祿、爵位或恩賜。
    • 古代指臣子接受君主封賞的俸祿,如《詩經·小雅·天保》:"天保定爾,俾爾戬穀。罄無不宜,受天百祿。"(參見《漢語大詞典》)
  2. 引申義:
    • 泛指接受利益、福分或報酬,如《禮記·表記》:"子曰:'事君大言入則望大利,小言入則望小利;故君子不以小言受大祿,不以大言受小祿。'"(參見中華書局《禮記譯注》)
    • 道教文化中亦指接受天地福澤,如《太上感應篇》:"受祿于天,祈福避禍。"

二、文化背景與用法特征

  1. 禮制關聯:

    古代"受祿"與等級制度緊密相關,強調"德配其位"。《周禮·天官·大宰》載:"以八則治都鄙……四曰祿位,以馭其士。" 體現俸祿需與德行、職責匹配(參見上海古籍出版社《周禮譯注》)。

  2. 語義演變:

    現代漢語中,"受祿"多用于書面語或成語(如"無功受祿"),含褒貶雙重色彩:

    • 褒義:強調合法所得(例:受祿于國,當盡忠職守)。
    • 貶義:暗諷不勞而獲(例:屍位素餐,無功受祿)。

三、權威參考來源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2. 羅竹風 主編.《漢語大詞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1.
  3. 王文錦.《禮記譯解》. 中華書局, 2016.
  4. 楊天宇.《周禮譯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4.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紙質權威出版物以符合學術引用規範。)

網絡擴展解釋

“受祿”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解釋:

一、基本含義

“受祿”指接受俸祿或薪水,常見于古代官職或工作場景。具體包含三層含義:

  1. 接受福祉:源自《詩經·大雅·假樂》“宜民宜人,受祿于天”,指接受天賜的福祿。
  2. 接受俸祿:如《禮記·表記》中強調官員應盡責後受祿,體現責任與報酬的關聯。
  3. 授予俸祿:漢代張衡《應間》提到“量績受祿”,即根據功績授予俸祿。

二、詞源與結構

三、使用場景

  1. 描述接受職位或報酬:如“受祿為官,需盡職守”。
  2. 成語延伸:常與“無功受祿”連用,表示未付出卻獲得利益(如例句:“無功受祿,寝食不安”)。

四、相關文獻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文化背景,可參考《查字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擺撼白洋澱報謝貶食标點長沙讒人乘戈成羣結夥炊沙镂冰伺候單寡奠鴈疊疊奪得廢居奉達風領負寵腹裡根性篝爐觀睄紅窗影穢亵霍亂簡覈箋花絶歎闿爽可慘肯正聯宗勵精圖治領表籠絃緑瓷盤活蒲菜起念瘮人神頭鬼臉沈鸷獸镮鼠目寸光順實送竈隨趂讨賤甜適通練統屬挽賃完卵慰喭伍子濤鄉籍小宋錫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