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buy]∶收買拉攏;廣為招納
收攬人心
(2) [seize]∶包攬把持
(1).招納籠絡。《晉書·周嵩傳》:“收攬英才,遂續 漢 業。” 宋 蘇轍 《謝賜對衣金帶鞍馬狀》之一:“伏遇皇帝陛下,輯綏多士,收攬成功。” 郭沫若 《李白與杜甫·杜甫的功名欲望》:“據說收攬了這麼多美才,都是出于 田九 的推挽。”
(2).收聚;占有。 宋 葉適 《上孝宗皇帝劄子》:“是以收攬天下之權,銖分以上悉總於朝。” 魯迅 《且介亭雜文·門外文談六》:“文字在人民間萌芽,後來卻一定為特權者所收攬。”
(3).依附;依托。《紅樓夢》第九二回:“要是那大的沒有了,那些小的也就沒有收攬了。”
“收攬”是一個漢語動詞,其核心含義是通過吸引、招納或控制來争取人或事物。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吸引與招納
指通過主動行為吸引人才或資源,例如“收攬英才”。常用于政治、商業等場景,如《晉書·周嵩傳》提到“收攬英才,遂續漢業”,體現對人才的重視。
控制與籠絡
強調通過策略性手段獲得支持或掌控權,如“收攬人心”。例如,明代朱由檢為鞏固統治“順水推舟收攬人心”。
需注意與“攬收”(快遞術語,指接收包裹)區分,兩者發音相同但意義無關。
如果需要進一步了解具體語境或更多例句,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收攬是一個常用的動詞,意為吸引、争取,使某人或某事受到自己的支持或控制。
收攬的部首是手部,拆分後的筆畫為7畫。
收攬最早出現在《史記·劉芮列傳》中,表達的是吸引别人的心意或招緻别人的支持。
收攬的繁體字為「收攬」。
在古代,「收攬」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例如,清代康熙字典中記載的寫法為「収攬」。
1. 他通過真誠的态度成功收攬了不少投資者。
2. 這家公司希望通過新的市場策略來收攬更多的顧客。
收買、收取、攬客、招攬。
吸引、争取、招攬、獲取。
排斥、推開、拒絕、躲避。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