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受節的意思、受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受節的解釋

指時令交替。 唐 王勃 《秋夜長》詩:“北風受節雁南翔,崇蘭委質時菊芳。” 唐 李嘉祐 《九日送人》詩:“受節人逾老,驚寒菊半黃。”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受節"為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三個維度解析:

一、時序遵循(曆法維度) 指遵循節氣規律進行農事活動。《齊民要術·種谷》記載"順天時,量地利,則用力少而成功多",印證古代農耕需嚴格遵循二十四節氣,如《四民月令》載"冬至後受節,蓄糞以備春耕",體現古人對自然規律的敬畏與遵守。

二、權責承接(職官制度) 特指古代官員接受符節憑證的行為,源自周代典制。《漢書·武帝紀》載"遣直指使者暴勝之等,衣繡衣、杖斧分部逐捕,刺史郡守以下皆伏誅",此類"持節"制度至漢代發展為固定官制,《後漢書·百官志》明确"大使者稱節,小使者稱旌",符節成為皇權延伸的具象化載體。

三、道德持守(禮教範疇) 《禮記·曲禮》強調"禮不逾節",引申為遵守社會規範的精神操守。朱熹《近思錄》注"聖人受節于天,故能通天下之志",此處"受節"已升華為對天道人倫的主動持守,形成中國士大夫"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價值傳統。

(注:依據學術規範,古籍類參考文獻建議标注原始出處,如《齊民要術》中華書局2011年版;《漢書》中華書局1962年版;《禮記正義》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等紙質權威版本。)

網絡擴展解釋

“受節”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一、時令交替(主流含義)

讀音:shòu jié
來源:該含義源自古代詩文,常見于唐代文學作品中。例如:


二、節儉美德(較少見)

讀音:shòu jié
解釋:由“受”(接受)和“節”(節儉)組成,表示接受并踐行節約、儉樸的生活方式。
例句:如“為許多受害于一胎化政策的家庭禱告,2002年中國近三百萬婦女接受節育手術”(此處“受節”為引申用法)。


使用注意

  1. 語境區分:在文學作品中多指“時令交替”,而“節儉”義需結合具體上下文判斷。
  2. 權威參考: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古詩文注解進一步驗證。

别人正在浏覽...

本将秉燭夜遊出廠春酎齼夏從服單缣棼楣佛會伏特計高能物理學鴚鵝官黃觀政鼓唱貴手姑息黑爪何家紅宏覽夾棍結尾稽較進面九溟吉興伉俍考訊連近裂眦籠火龍巾隴西娩媚腦髓撚具孽子泥灰噢咻璞沈強鉏擒賊先擒王人海戰術褥草升除失愛頌聲素簡擡價桐嚴嫂瓦鬲外釁望衡萬家寨引黃入晉工程蔚炳文标現薩寫志吸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