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維6*吾爾族 民間舞蹈。流行于 新疆維6*吾爾自治區 。多為女子獨舞,用手鼓伴奏,舞者能隨鼓點的變化舞出不同的姿态。表情豐富細膩,動作柔軟靈活。主要表現生産和生活過程中的歡快情緒。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手鼓舞漢語 快速查詢。
手鼓舞是維吾爾族民間舞蹈,流行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文化内涵。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形式與起源
手鼓舞以女子獨舞為主,用手鼓作為伴奏樂器。該舞蹈形式興起于20世紀40年代,逐漸發展為新疆各地廣泛流傳的表演藝術。舞者通過肢體動作與鼓點節奏的配合,展現細膩的情感表達。
舞蹈特點
文化意義與延伸
除舞蹈形式外,“手鼓舞”一詞在漢語中也被引申為“激發情緒、鼓舞士氣”的象征,常用于比喻通過某種方式調動集體積極性。
若需進一步了解舞蹈的節奏型或曆史演變細節,可參考搜狗百科等權威來源的完整介紹。
手鼓舞是指一種以手鼓為伴奏樂器,通過特定的舞蹈動作表達感情和節奏的舞蹈形式。手鼓舞結合了手鼓演奏和舞蹈動作,通過舞者的肢體語言和節奏感,展示了獨特的藝術魅力。
手鼓舞的拆分部首為手(扌)+鼓(鼓)+舞(舞)。
手鼓舞的筆畫數為9畫(手:4畫,鼓:3畫,舞:4畫)。
手鼓舞起源于中國古代民間藝術,其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唐朝。手鼓舞以其獨特的舞蹈風格和鼓聲節奏感深受人們喜愛,常被用于表演和慶祝活動中。
手鼓舞的繁體字為「手鼓舞」。
在古時候,手鼓舞的漢字寫法可能略有不同,具體文字記錄已較難考證。但演化至今大緻保持了最初的漢字組合,即「手鼓舞」。
1. 每年春節期間,我們村莊都會上演精彩的手鼓舞表演。
2. 她優美的手鼓舞動作給觀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 手舞足蹈
2. 鼓舞人心
3. 舞蹈
4. 手藝
手鼓舞的近義詞可以是手鼓舞蹈。
手鼓舞的反義詞可能是靜止或馬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