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 attacked by enemies] 受到敵方的攻擊
四面受敵
受攻擊。 銀雀山 漢 墓竹簡《孫膑兵法·善者》:“善者,敵人軍□人衆,能使分離而不相救也,受敵而不相知也。”《周書·李遷哲傳》:“ 遷哲 謂其衆曰:‘納降如受敵,吾觀其使視瞻猶高,得無詐也。’”如:腹背受敵。
“受敵”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shòu dí,表示“受到敵方的攻擊”或“處于被攻擊的狀态”,常用于描述軍事或競争中的被動局面。以下是詳細解釋:
軍事場景
生活比喻
如果需要更完整的例句或古文出處,可參考滬江詞典或《孫膑兵法》相關解析。
受敵(shòu dí)是一個中國漢字詞語,由“受”和“敵”兩個字組成。
部首:受字的部首是又一,并且在受敵中起到了定字作用,而敵字的部首是攵。
筆畫:受字共有5畫,敵字共有15畫。
來源:受敵一詞最早出現于《孟子·離婁上》一文中,意為承受對手的攻擊和挑戰,面對敵人的侵略。
繁體:受敵在繁體字中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但是受敵一詞在古代和現代并無差異。
例句:他的策略被對手所洞悉,最終受敵以失敗告終。
組詞:受害、受罰、受傷、受累。
近義詞:遭遇、承受、招架。
反義詞:禦敵、制敵、戰勝。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