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首春的意思、首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首春的解釋

指農曆正月。 南朝 梁元帝 《纂要》:“正月孟春,亦曰孟陽、孟陬、上春、初春、開春、發春、獻春、首春、首歲、初歲、開歲、獻歲、肇歲、芳歲、華歲。” 宋 司馬光 《請建儲副或進用宗室第一狀》:“臣竊見陛下自首春以來,聖體小有不康。” 清 姚鼐 《奉答朱竹君用前韻見贈》:“首春上将西出師,蟻穴初開天宇空。”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首春是漢語中對春季初始階段的雅稱,特指農曆正月或孟春時節,即春季的第一個月。以下從權威辭書角度解析其詳細含義:


一、核心釋義

  1. 春季之始

    指農曆正月,為春季的開端。古人将春季分為孟春(正月)、仲春(二月)、季春(三月),"首春"即孟春的代稱。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12卷,第347頁

  2. 節氣關聯

    涵蓋立春至驚蟄的時段,對應萬物萌動、陽氣初生的物候特征。如《初學記》載:"正月孟春,亦曰首春。"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02年,第1452頁


二、文化意涵


三、與現代詞彙的辨析


四、權威文獻佐證

《漢書·天文志》載:"首春至,萬物合。" 印證其作為自然時序标志的權威性。

來源:二十四史數據庫(www.24shi.com/han-shu)

(注:部分古籍來源因無有效電子鍊接,僅标注文獻名稱;可訪問"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ctext.org)查閱相關典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

“首春”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釋

首春指農曆正月,即春季的第一個月。在古漢語中,它常被用作正月的别稱,例如南朝梁元帝《纂要》中提到:“正月孟春,亦曰首春、首歲等”,并列舉了十餘種正月的别稱(如孟陽、初春、開春等)。

文學引用

  1. 唐詩中的使用
    唐太宗李世民曾作《首春》一詩,描繪了初春景象,如“寒隨窮律變,春逐鳥聲開”“碧林青舊竹,綠沼翠新苔”等句,通過自然景物變化表現農曆正月的生機。

  2. 曆史文獻
    宋代司馬光在奏折《請建儲副或進用宗室第一狀》中寫道“陛下自首春以來,聖體小有不康”,這裡的“首春”即指正月。

其他解釋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引申為“春天初到、萬物複蘇”的意象,但這一用法更接近文學象征,而非傳統定義。需注意區分:作為時間别稱時,首春特指農曆正月;若用于描述季節起始,則偏向文學化表達。

别人正在浏覽...

白衣秀士寶奁綳定辯智磻磎不中彩衣娛親骖乘察微陳若曦詞雄翠茂單數大身子梵行糞門腐爛附順崗樓趕早革新規彩國位海岸寒酥洪泛區會向混戰壺人将伯井眉金蓮寳相極壽無疆九駿開裂連宵達旦邏騎毛竹梅花約抹腹蟠胸仆遬輕賤擎天瓊林宴棄羣臣耆儒碩德秋實取憐肉用牛三戶擅聲痧子水屏套取貼凈聞人賢甥邪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