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持節操。 明 何景明 《白菊賦》:“羌守操以堅冰,徒有容之若玉。”
“守操”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shǒu cāo,其核心含義是保持節操,強調在道德、品行或職業規範上的堅守。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守操”由“守”(守護、遵守)和“操”(操行、操守)組成,指堅守道德準則或職業規範,不因外界影響而動搖。例如:
近義詞與關聯詞
適用範圍
文體特征
該詞偏書面化,現代口語中使用較少,常見于文學、曆史或強調品行的語境。
若需進一步探究古籍中的用法或現代引申義,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相關文學研究文獻。
守操(shǒu cāo)是一個漢語詞彙,表示堅守道德準則和自我約束,保持端正的行為和态度。
守操的部首是宀(mián),總共有12個筆畫。
守操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儒家思想和道德倫理觀念。在儒家思想中,守操被視為一個重要的美德,代表着一個人的品行和道德修養。
繁體字中守操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守操的形狀可能略有差異,但整體上仍然是由“宀”和“操”兩個部分組成。
1. 作為一名公務員,我們必須要守操盡責,為人民服務。
2. 曆史上許多偉人都以守操為目标,塑造了偉大的形象。
1. 守紀律
2. 守法
3. 守信
4. 守時
5. 守秩序
1. 遵守
2. 遵循
3. 堅持
4. 忠于
5. 謹守
1. 違背
2. 不守
3. 放棄
4. 縱容
5. 不遵循
【别人正在浏覽】